夏至后苦雨四首 其一

五月夏已至,经旬风尚寒。
怨咨堪暑雨,卑湿更江干。
小市慵沽酒,閒居耻素餐。
颇闻南北路,二麦总艰难。

现代解析

这首诗词描绘了夏至之后连续降雨带来的种种不便和作者的感慨。

首先,诗的开头点明了时间——五月,夏至已经到来,但连续十几天天气依然寒冷。这种反常的气候让人感到不适,甚至有些抱怨。接着,诗人进一步描述了江边的潮湿环境,雨水让江岸变得更加湿冷,生活条件变得更加艰苦。

在这样的天气里,诗人提到自己懒得去小市集买酒,可能是因为心情低落,也可能是因为天气不好。同时,他对自己闲居在家、无所事事感到羞愧,觉得自己没有尽到应有的责任,甚至在吃白饭。

最后,诗人提到他听说南北方的主要农作物——二麦(小麦和大麦)都因为天气原因而难以收获。这不仅是个人的困境,更是整个社会的艰难。诗人通过这种大环境的描写,进一步加深了诗中的忧虑和无奈。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描写夏至后的阴雨天气,表达了诗人对生活困境的感慨和对社会现状的担忧。诗中的情感真挚,语言朴实,容易引起读者的共鸣。

潘希曾

潘希曾,浙江金华人。弘治十五年(1502)进士,改庶吉士,授兵科给事中,因灾异奏陈八事,指斥近幸。出核湖广、贵州军储还,不赂刘瑾,刘瑾大怒,矫诏廷杖除名。刘瑾伏诛,起迁吏科右给事中。嘉靖中历太仆卿,伏阙争大礼。以右佥都御史巡抚南赣,迁工部右侍郎总理河道,筑长堤四十余里,期年而成。历兵部左右侍郎。嘉靖十一年(1532)五月初四日卒于官,年五十七。赠兵部尚书。有《竹简集》及《奏议》传世。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