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解析
这首诗是作者对同年考中进士的两位朋友(吴存义和袁绩懋)的感慨之作,字里行间既有对友人才华的赞赏,也有对现实境遇的无奈。
前两句用"霓裳咏大罗"(神仙乐曲)比喻科举高中的荣耀,说虽然大家同年登科,但真正能在文坛留名的能有几人呢?这里暗指只有吴、袁二人够格。接着用"杜陵"(杜甫)夸吴存义文采斐然,用"刘秩"(唐代军事家)赞袁绩懋有将帅之才,说他们一个像杜甫那样来自文化昌盛之地,一个像刘秩那样能统领千军。
五六句笔锋一转:现实中的"猿鹤"(指小人)不肯向君子学习,而"麟鸾"(指贤人)又总是被古人(旧制度)束缚。最后两句是复杂心情的总结:说这两位朋友确实配得上翰林院的清贵职位(西清二妙),但自己却惭愧像东汉的仲长统(昌言作者)那样,虽有良言却被埋没在笔墨琐事中。
全诗妙在把科举荣耀、朋友情谊、怀才不遇三种情绪糅合在一起,用神仙、圣贤、珍禽等比喻让普通的感慨变得典雅,而"被墨磨"这样接地气的结尾又让诗意回归现实,让人看到古代文人风光背后的辛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