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场盛大的皇家宴会,字里行间透露出作者既荣耀又谦卑的复杂心情。
前四句像电影镜头一样带我们进入宴会现场:新年第六天,作者第三次参加御宴。皇帝宝座横在华丽屏风前,穿紫衣的侍从在廊边宣布乐曲开始,穿着金貂服饰的大臣在殿上传递御赐酒杯。这些细节让我们仿佛看到金碧辉煌的宫殿、听到庄严的礼乐声。
五六句写各国使节前来祝贺的壮观场面:四方部族齐声高呼祝福,各种舞蹈与宫廷雅乐同时上演。"三呼祝"和"九奏声"这些数字既写实又带有仪式感,突显皇家气派。
最后两句笔锋一转,作者突然谦虚起来:说自己不配当文学侍从,对国家没什么贡献,只盼望庄稼能像城墙一样高耸(比喻丰收)。这种突然的谦虚反而更凸显了他能参加御宴的特殊身份,丰收的愿望又巧妙呼应了新年宴会的喜庆主题。
全诗就像用文字拍摄的纪录片,既有大场面又有小细节,最后还悄悄流露了文人的小心思——在炫耀特殊经历的同时,又不忘保持读书人该有的谦逊姿态。
任希夷
眉州眉山人,徙居邵武,字伯起,号斯庵。任伯雨曾孙。孝宗淳熙二年进士。曾从朱熹学,熹称为开济士。宁宗开禧初,为礼部尚书,奏为周敦颐、程颢、程颐赐谥。进端明殿学士、签书枢密院事兼权参知政事,寻提举临安洞霄宫。卒谥宣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