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杨应宁次陶韵止酒
孔门好学人,谓未见其止。
窃尝闻斯言,乃在鲁论里。
未止以止学,善学颜氏子。
惟彼旨哉味,入口顾不喜。
嗟孰为厉阶,爰自杜康起。
纷纷嵇阮徒,以醉自有理。
异世特相契,两醒屈与巳。
柴桑虽任真,空言亦邈矣。
茫茫涉大川,此止未有涘。
诗史纪厥始,惟十有三祀。
窃尝闻斯言,乃在鲁论里。
未止以止学,善学颜氏子。
惟彼旨哉味,入口顾不喜。
嗟孰为厉阶,爰自杜康起。
纷纷嵇阮徒,以醉自有理。
异世特相契,两醒屈与巳。
柴桑虽任真,空言亦邈矣。
茫茫涉大川,此止未有涘。
诗史纪厥始,惟十有三祀。
现代解析
这首诗名为《和杨应宁次陶韵止酒》,通过与古人对话,探讨了饮酒与理性生活的关系。让我们一起来分析一下这首诗的精髓和魅力。
首句“孔门好学人,谓未见其止”,讲的是孔子门下的好学之士,认为学习是没有止境的。孔子确实说过“学而不厌”,强调学习的重要性。
“窃尝闻斯言,乃在鲁论里”,这里表达的是诗人自己也有同感,认为这些话来自于《论语》。
“未止以止学,善学颜氏子”,提到颜回(颜氏子),孔子的学生,他虽然生活清贫,但依然能够安心学习,不为外物所动。颜回用行动证明了即使在艰苦的环境中也能保持内心的平静和学习的热情。
“惟彼旨哉味,入口顾不喜”,诗人在此感慨,颜回的这种态度就像美味的佳肴一样令人愉悦。
“嗟孰为厉阶,爰自杜康起”,诗人心中产生疑问:是什么灾难使得人们走向了错误的道路呢?通过“杜康”这个象征酒的名字,诗人指出了酒成为了人们饮酒作乐的根源。
“纷纷嵇阮徒,以醉自有理”,接下来诗人提到了嵇康和阮籍,两位东晋时期的著名文人,他们喜欢饮酒,似乎找到了沉迷于酒中的合理性。
“异世特相契,两醒屈与巳”,诗人认为,尽管时代不同,但嵇康、阮籍和颜回之间有一种特别的共鸣,他们都在追求清醒的人生。
“柴桑虽任真,空言亦邈矣”,提到陶渊明,他虽然追求自然,崇尚真性情,但诗人认为他的主张可能过于理想化,难以实现。
“茫茫涉大川,此止未有涘”,诗人在此感叹,追求清醒生活的道路上似乎没有尽头,很难找到一个理想的终点。
“诗史纪厥始,惟十有三祀”,最后一句引用了《史记》中的记载,表示关于这段历史的记载是发生于十三个年头之后。
整首诗通过引用历史人物和典故,表达了诗人对理性生活与人们实际行为之间矛盾的思考,同时也反映了诗人对理想与现实之间距离的感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