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宗伯王瑁湖先生别墅名甲秀园皇上南巡云间凡两幸焉先生作诗纪恩复属余继和次韵六章 其四
灵寿无烦借孔光,朝回展卷好相徉。
书临敕赐松花砚,笏聚家传鍮石床。
兰畹芝庭方竞秀,石田茆屋岂全荒。
承明又召枚皋入,始信乌衣世泽长(时长公麟昭被旨供奉内廷)。
书临敕赐松花砚,笏聚家传鍮石床。
兰畹芝庭方竞秀,石田茆屋岂全荒。
承明又召枚皋入,始信乌衣世泽长(时长公麟昭被旨供奉内廷)。
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官员(王瑁湖)受皇帝恩宠的荣耀生活,同时展现了传统文人的雅致情趣。
前四句写官员的悠闲生活:首句用"灵寿杖"典故(汉代孔光受赐手杖),反衬主人公根本不需要借别人手杖——暗示他身体硬朗、地位稳固。下班回家后,他悠闲地看书练字,用的是皇帝赏赐的松花砚台,家里还收藏着祖传的鍮石床(一种金属装饰的床榻),显示家世显赫。
五六句用对比手法:一边是自家庭院里兰花芝草争奇斗艳(象征家族人才辈出),一边却说自己的田园茅屋也不算完全荒废——这其实是谦虚说法,暗示自己虽在朝为官,但仍保持隐士情怀。
最后两句突然转折:突然提到主人公的儿子(长公麟昭)被召入宫当差,这才让人恍然大悟——前面所有描写都是在铺垫这个家族的世代荣宠。就像东晋王谢两大豪门(乌衣巷典故)一样,这个家族也世代受皇帝重用。
全诗用家常物件(砚台、床榻)和自然景物(兰花、茅屋)来展现富贵气象,最后点出"家族荣耀代代传"的主题,既有对皇恩的感激,也有对家风传承的自豪,读来庄重又不失生活气息。
查慎行
查慎行(1650~1727) 清代诗人,当代著名作家金庸先祖。初名嗣琏,字夏重,号查田;后改名慎行,字悔余,号他山,赐号烟波钓徒,晚年居于初白庵,所以又称查初白。海宁袁花(今属浙江)人。康熙四十二年(1703)进士;特授翰林院编修,入直内廷。五十二年(1713),乞休归里,家居10余年。雍正四年(1726),因弟查嗣庭讪谤案,以家长失教获罪,被逮入京,次年放归,不久去世。查慎行诗学东坡、放翁,尝注苏诗。自朱彝尊去世后,为东南诗坛领袖。著有《他山诗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