虞童子七岁能诵书部使者闻诸朝既至京师会更制不果试其归也以二小诗送之 其一

七岁澜翻数万言,饥鹰引子望腾鶱。
时平不用甘罗辈,寂寞提书归故园。

现代解析

这首诗讲述了一个七岁神童的故事。这个名叫虞童子的孩子,年纪虽小,却能背诵数万字的书籍,才华横溢,如同饥饿的雄鹰渴望展翅高飞一般,充满了对未来的期望。朝廷的使者听说了他的才能,便将他推荐到了京城。然而,到了京城后,恰逢朝廷制度变革,虞童子未能如愿参加考试,最终只能带着书籍,默默返回故乡。

诗的后两句点出了当时的时代背景:和平年代,即便有像甘罗那样的少年英才,也难有用武之地。甘罗是战国时期著名的少年政治家,十二岁就被封为上卿。诗人在这里以甘罗作比,暗示虞童子虽有才华,但生不逢时,无法施展抱负,只能带着遗憾回归故园。

这首诗通过讲述虞童子的经历,表达了诗人对怀才不遇的惋惜,以及对和平年代人才被埋没的感慨。诗中既有对神童的赞美,也有对时代背景的无奈叹息,读来令人深思。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