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池寓怀

求佚徒将意揣摩,临高又惜岁蹉跎。
隔江山秃秋烟空,入树风号夜浪多。
童子得钱思远引,邻翁借酒强高歌。
谩传客路饶孤笛,若老山村只短蓑。

现代解析

这首诗名为《富池寓怀》,描述了诗人在富池(地名)周围的所见所感。整首诗用朴素的语言描绘了一幅生动的秋夜景象,同时也流露出诗人的感慨和心境。

首句“求佚徒将意揣摩”,“求佚”指的是追求隐居、不问世事的人,“徒将意揣摩”可以理解为是那些隐居者在揣摩和理解诗人的心意。这句诗暗示了诗人渴望隐居,但又担心不能真正体会到隐居的乐趣。

第二句“临高又惜岁蹉跎”,“临高”意味着站在高处,俯瞰四周,“岁蹉跎”则是时间流逝、时光易逝的意思。说明诗人在高处眺望,感叹时间飞逝,感觉自己虚度了时光。

接下来两句话“隔江山秃秋烟空,入树风号夜浪多”,描绘了秋天的景色。远处的山秃了,只剩下一片淡淡的秋烟;近处的树林传来呼啸的夜风,仿佛是在讲述着不平静的夜晚故事。这些景物描写充满了画面感,让人仿佛置身于诗中的秋夜。

“童子得钱思远引,邻翁借酒强高歌”两句,转向了具体的场景描写。一个小男孩得到了钱,心里想着去远方;邻家的老人借了酒,勉强地唱起了歌。这里既有小孩的纯真愿望,也有老人的无奈和坚持,展现了乡村生活的淳朴和真实。

最后两句“谩传客路饶孤笛,若老山村只短蓑”,“谩传”意为流传的不真实,这里是指那些关于旅途孤独的传说,也许并不真实。“若老山村只短蓑”则是诗人的心境写照,他在乡村中感到自在,只愿意穿着简朴的衣服,过着简单的生活。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物和生活场景的描写,表达了诗人对隐居生活的向往,同时也透露出对现实生活的无奈和对简朴生活的喜爱。诗歌语言质朴,情感真挚,描绘了一幅生动的秋夜乡村画卷。

董嗣杲

董嗣杲,字明德,号静传,杭州(今属浙江)人。理宗景定中榷茶九江富池。度宗咸淳末知武康县。宋亡,入山为道士,字无益。嗣杲工诗,吐爵新颖。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