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马席间和白沙先生

万里何乡老,青天白帽来。神仙在人世,随处是蓬莱。

云影千江月,天心数点梅。平生夫子意,又许铸颜回。

现代解析

这首诗词表达了一种超凡脱俗、自在逍遥的人生态度,同时蕴含着对人生境界和师道传承的思考。

开头两句“万里何乡老,青天白帽来”描绘了一位老者,他来自遥远的地方,头戴白帽,仿佛从青天而降。这里的“万里”和“青天”暗示了老者的超凡气质,他不受地域限制,仿佛与天地融为一体。

接下来的“神仙在人世,随处是蓬莱”进一步点明了老者的神仙气质。作者认为,即使是生活在凡尘俗世中,只要心境超然,处处都可以是仙境“蓬莱”。这表达了一种随遇而安、心境自在的生活态度。

“云影千江月,天心数点梅”这两句用自然景象来象征老者的境界。云影映照在千江之上,月光洒满大地;天空中点缀着几朵梅花。这些景象既美丽又宁静,象征着老者内心的澄明与淡泊。

最后两句“平生夫子意,又许铸颜回”引入了师道传承的主题。老者一生秉持着夫子的教诲(这里的“夫子”可能指孔子),并且愿意像孔子培养颜回那样,培养出德行高尚的弟子。这表达了作者对师道传承的重视,以及对老者品德和智慧的崇敬。

整首诗词通过描绘一位超凡脱俗的老者,表达了作者对自由自在、超然物外的生活境界的向往,同时也强调了师道传承的重要性。诗词语言优美,意境深远,容易让读者产生共鸣,感受到一种宁静淡泊、超脱世俗的美感。

庄昶

庄昶(1437~1499)明代官员、学者。字孔暘,一作孔阳、孔抃,号木斋,晚号活水翁,学者称定山先生,汉族,江浦孝义(今江苏南京浦口区东门镇)人。成化二年进士,历翰林检讨。因反对朝庭灯彩焰火铺张浪费,不愿进诗献赋粉饰太平,与章懋、黄仲昭同谪,人称翰林四谏。被贬桂阳州判官,寻改南京行人司副。以忧归,卜居定山二十余年。弘治间,起为南京吏部郎中。罢归卒,追谥文节。昶诗仿击壤集之体。撰有《庄定山集》十卷。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