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冬日雪景,同时融入了对友人的思念。前两句写实景:大雪落在齐云山上,风吹得雪花斜飞,整座山的轮廓被白雪覆盖,像一朵巨大的白莲花。这里用"白莲花"比喻雪山,既形象又纯净,突出雪的洁白和山形的圣洁美感。
后两句转入抒情:诗人提到朋友王仲房(安道)刚从剡溪过来,望着眼前连绵的雪峰,却找不到子猷(王仲房的别称)的家在哪里。这里巧妙化用了"雪夜访戴"的典故(王子猷雪夜乘船访戴安道,到门前却返回),但反其意而用之——不是去拜访,而是盼着朋友来。通过"千峰那认"的迷茫感,既表现了雪势之大遮蔽了视线,也暗含了对友人深切的牵挂。
全诗把壮观的雪景与细腻的友情交织在一起,用莲花喻雪山体现审美趣味,用典故写思念显得含蓄隽永,短短四句就完成了从写景到抒情的自然过渡,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的捕捉能力和深厚的人文情怀。
徐渭
徐渭(1521—1593),汉族,绍兴府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初字文清,后改字文长,号天池山人,或署田水月、田丹水,青藤老人、青藤道人、青藤居士、天池渔隐、金垒、金回山人、山阴布衣、白鹇山人、鹅鼻山侬等别号。中国明代文学家、书画家、军事家。民间也普遍流传他的故事传说,关于他年轻时如何聪明,后来如何捉弄官宦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