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郑知县游山韵

至乐山行未易加,不应疾走便堪夸。
清秋莫负重来约,世事从教似掀沙。

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作者与郑知县一起游览山景的体验,通过简洁的语言和生动的比喻,表达了对自然美景的热爱和对世事变迁的感慨。

首句"至乐山行未易加",意思是赏山的乐趣是难以用言语形容的,强调了山景的独特魅力和价值。"不应疾走便堪夸",则形象地比喻说,不应该因为走快了就自夸,暗示了享受自然美景时应当慢慢品味,不应操之过急。

接下来的两句"清秋莫负重来约,世事从教似掀沙",表达了诗人对再次游览山景的期待以及对世事无常的感慨。"清秋莫负重来约"意味着秋天来临时,不要辜负了再次游览山景的约定,强调了珍惜时间,重视与自然的亲近。"世事从教似掀沙"则是说世事如沙子般不断变化,难以掌握,表达了诗人对人生无常的深刻体会。

整首诗通过对山景的赞美和对人生感慨的抒发,传达了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美好愿望,同时也反映了诗人对生命短暂和世事变幻的深刻思考。

陈宓

(1171—1230)宋兴化军莆田人,字师复,号复斋。陈定弟。少从朱熹学。历泉州南安盐税,知安溪县。宁宗嘉定七年,入监进奏院,上书言时弊,慷慨尽言。迁军器监簿,又上言指陈三弊。出知南康军,改南剑州,救灾济民,多有惠政。后以直秘阁主管崇禧观。有《论语注义问答》、《春秋三传抄》、《读通鉴纲目》、《唐史赘疣》等。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