拟古龙升天须浮云

龙升天,须浮云,今之仕者别有因。察不待孝廉,科不必贤良。

一旦举之,牛下加之。稠人族类钩连蒙溢恩,乳臭之子被冠簪。

嗟彼未遇时,里中豪士奴役之。中人之家耻婚媾,饮宴列之为下宾。

并日一举火,往往釜生尘。今者衔命归,县令负弩为先驱。

郡守伏道左,徒御何逡巡。少长咸聚观,稍近遭呵嗔。

腰系双白璧,囊贮万黄金。散金拓第宅,朝得西舍暮东邻。

少年强攀附,有踰骨肉亲。白首墙东生,下帷良已勤。

短衣不掩胫,出汲行负薪。我闻愤愤何能平,将欲叩帝而说陈,天门九重河无津。

诗意解析(由AI总结)

这首诗词通过对比的手法,揭示了一个人在社会地位变化前后的巨大反差,同时也讽刺了当时的社会风气和人情冷暖。

诗的开头提到“龙升天,须浮云”,意思是说,一个人要想飞黄腾达,往往需要借助外界的帮助。接着,诗人指出,当时的官员选拔并不真正看重品德和能力(“察不待孝廉,科不必贤良”),而是靠关系或偶然的机会被提拔(“一旦举之,牛下加之”)。那些有权有势的人,往往通过家族或同乡的关系,让毫无才能的年轻人也能当官(“稠人族类钩连蒙溢恩,乳臭之子被冠簪”)。

接下来,诗人用生动的例子描述了这个人未发迹时的窘境:他在家乡被豪强欺负,甚至被当做奴仆使唤(“嗟彼未遇时,里中豪士奴役之”);普通家庭都瞧不起他,不愿与他结亲(“中人之家耻婚媾”);在宴会上,他只能坐在最下等的座位上(“饮宴列之为下宾”);家里穷得揭不开锅,锅底常常积满灰尘(“并日一举火,往往釜生尘”)。

然而,一旦他当了官,衣锦还乡,情况就完全变了:县令亲自为他开路(“县令负弩为先驱”),郡守还跪拜在路边迎接(“郡守伏道左”)。乡亲们纷纷围观,稍有不慎就会被呵斥(“少长咸聚观,稍近遭呵嗔”)。他腰缠万贯,开始大肆修建豪宅(“腰系双白璧,囊贮万黄金。散金拓第宅,朝得西舍暮东邻”)。那些曾经瞧不起他的年轻人,现在却争相巴结他,甚至比亲兄弟还亲(“少年强攀附,有踰骨肉亲”)。

与此同时,诗人也提到了一些勤奋苦读、却依然贫穷的人(“白首墙东生,下帷良已勤。短衣不掩胫,出汲行负薪”)。这种对比,进一步凸显了社会的不公和现实的残酷。

最后,诗人表达了自己的愤慨,想要向天帝申诉,但天门紧闭,无法进入(“我闻愤愤何能平,将欲叩帝而说陈,天门九重河无津”)。这其实是在感叹,现实中的不公和腐败已无法改变,普通人即使有再多的不满,也无处申诉。

总的来说,这首诗词通过鲜明的对比和生动的描写,揭露了当时社会中的腐败、不公以及人情冷暖,表达了诗人对现实的强烈不满和对底层人民的同情。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