踏田夜归遇雨

萧萧禾黍荻芦横,一望湖光廿里程。
夜半归来眠不得,北窗风雨带秋声。

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秋夜归途遇雨的场景,充满画面感和生活气息。

前两句"萧萧禾黍荻芦横,一望湖光廿里程"像电影镜头一样展开:秋风吹动庄稼和芦苇沙沙作响,诗人站在湖边远眺,眼前是绵延二十里的湖光水色。"萧萧"的拟声词让读者仿佛听到风吹植物的声响,"横"字则勾勒出芦苇杂乱生长的野趣。

后两句"夜半归来眠不得,北窗风雨带秋声"突然转折:半夜回到家却睡不着,只因窗外风雨交加,带来了浓浓的秋意。这里的"带秋声"特别巧妙,风雨不仅是自然现象,更成了秋天的信使,传递着季节的讯息。

全诗最动人的是把寻常的夜归经历写得如此鲜活。诗人没有直接抒情,而是通过"禾黍声"、"湖光"、"风雨"这些具体意象,让读者自己感受他旅途的疲惫和秋夜的寂寥。特别是最后"眠不得"三个字,含蓄地道出了心事重重的状态,留给读者想象空间。

这种用日常小事寄托情感的手法,正是古典诗歌的魅力所在。我们每个人可能都有过类似经历:在某个风雨夜归时,突然被自然景象触动心弦。诗人捕捉的正是这种平凡却真实的生命瞬间。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