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至崇川

地尽应临海,天寒欲授衣。
月随秋水上,人共夜潮归。
一犬无聊吠,群鸥自息机。
桥头灯火里,犹记旧僧扉。

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秋夜重游崇川的宁静画面,字里行间透着淡淡的怀旧之情。

前四句像一组镜头:先拉远展现地理环境(靠海的小城),再点明季节(天冷该添衣的秋天)。接着镜头转向月光随波流动,诗人与晚潮同归,把自然现象和人的活动巧妙融合,仿佛月光和潮水都是同行的伙伴。

后四句转入更细腻的观察:犬吠声打破寂静,反衬出夜的安宁;鸥鸟停歇的细节,暗示这里生态和谐。最后聚焦桥头灯火,引出对旧日僧院门的回忆——那可能是诗人曾经到访过的地方,灯火勾起了温暖的过往。

全诗妙在:
1. 动静结合(潮水流动与鸥鸟停歇)
2. 感官丰富(视觉的月光灯火,听觉的犬吠)
3. 情感含蓄(通过景物自然流露怀旧)
4. 画面感强(像看一部安静的纪录片)

没有直接抒情,但通过"犹记"二字,让人感受到诗人对这片土地的特殊情感,就像我们翻看老照片时那种淡淡的怀念。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