吊孙太初处士墓

行到归云高隐地,孤猿野鹤尚哀鸣。
晴溪绿满侵难尽,秋叶红稀踏未平。
垄上只今惟虎迹,堂前何处有瓢声。
持竿白首烟波里,寂寞无人问姓名。

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寻访隐士孙太初墓地的所见所感,通过自然景物与人文痕迹的对比,表达了对隐士高洁品格和寂寞命运的深切追思。

首联"行到归云高隐地,孤猿野鹤尚哀鸣"用归云、猿鹤这些象征隐逸的意象,营造出空寂的氛围。猿鹤的哀鸣既是实景描写,又暗示隐士虽逝,但自然仍在为他哀悼。

颔联"晴溪绿满侵难尽,秋叶红稀踏未平"通过溪水漫溢和落叶堆积的细节,展现墓地久无人至的荒凉。绿溪与红叶的色彩对比,更强化了时光流逝的苍凉感。

颈联"垄上只今惟虎迹,堂前何处有瓢声"用猛虎足迹取代了人迹,用寂静替代了往日的瓢声(指隐士清贫生活的声音),凸显物是人非的悲怆。这里"瓢声"的消失特别令人触动,让人联想到隐士生前简朴的生活场景。

尾联"持竿白首烟波里,寂寞无人问姓名"将镜头拉远,展现一位白发渔翁在烟波中垂钓的孤独画面。这既是实写眼前景,又暗喻隐士生前与世隔绝的生活状态,最终连姓名都湮没在时光里。

全诗最打动人的是那种双重寂寞:既是隐士生前主动选择的孤独,又是死后被世人遗忘的冷清。诗人通过细腻的自然观察,把这种寂寞写得极具画面感,让读者能真切感受到那份苍凉与敬意。诗中"绿溪"、"红叶"、"虎迹"等鲜明意象的运用,使抽象的情感变得具体可感,这是古典诗词特有的魅力。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