庭木

庭中有佳树,清影四面垂。
往往风雨夜,蛟龙此投依。
留之待鸾凤,未许燕雀窥。
谁谓乌鸟恶,安巢最高枝。
不顾白日照,直傍阴虹飞。
自恃栖托稳,岂忧弹射危。
三春独翱翔,百鸟敛羽仪。
凤凰不能争,况乃凫雁微。
既务志意得,都为世可欺。
白昼攫鼎肉,从容择牷牺。
近人不肯避,一怒终夜啼。
遭其瞰墙屋,祸患岂可移。
听之欲占赦,妇女固已痴。
忿害乃其所,何肯报福釐。
行路指之叹,童稚争骂讥。
鹦鹉献至尊,言语固可奇。
翡翠输太府,器服所取资。
雉鸡美文章,贽赠理亦宜。
鹰鹯逐恶鸟,天威得施为。
关雎于周室,耿洁配后妃。
莫如此鸟顽,饱食无所裨。
一善不能有,丑声日交驰。
但知择嘉处,巍然治其栖。
众怒未易忽,徼幸亦有斯。
安知无刀斧,崩分弃毛皮。
且勿引蠹虫,使树心本披。
亦有爱搏击,钩连枭与鸱。
亦勿乐顺己,窟穴藏狐狸。
凡能致大患,鲜不自豪𣯷。
未知引避去,此语足自规。
惜哉种树意,长与事乖违。
古来亦如此,壮士徒嗟悲。

现代解析

这首诗用一棵庭院中的树为引子,通过树上栖息的乌鸟(乌鸦)展开讽刺,揭示了社会中某些得势小人的丑态和危害。全诗分为四个层次:

1. 树的象征(前6句)
庭院里有棵好树,枝叶茂密形成树荫。风雨夜时蛟龙(象征高贵者)会来栖息,主人本想让凤凰(象征贤者)停驻,却没想到被乌雀霸占。这里用"蛟龙""鸾凤"与"燕雀"的对比,暗示本该属于贤能者的位置被小人占据。

2. 乌鸟的恶行(中间22句)
详细描写乌鸦的恶劣行径:白天抢肉吃、偷看人家屋子、整夜乱叫惹人烦。虽然路人指责、孩童唾骂,但它仗着栖在高枝(象征权势地位)就肆无忌惮。诗人用"翡翠/鹦鹉/雄鸡"等有用之鸟作对比,突出乌鸦毫无贡献却享受优待。

3. 警告与反思(后续14句)
诗人提出三重警告:别让蛀虫毁树(比喻小人腐蚀根本),别勾结猛禽(比喻勾结恶势力),别偏爱奉承者(比喻身边藏奸人)。指出大多数祸患都源于骄傲自满,但人们往往不懂避祸。

4. 无奈感慨(最后4句)
叹息种树的初衷(喻指培养人才、建设家园)与现实相违背,自古如此,让人无力。就像壮士空有抱负却难改变现状,充满无力感。

核心思想
通过乌鸦霸占佳树的寓言,讽刺那些占据高位却祸国殃民的得势小人。他们善于钻营、欺世盗名,就像诗中的乌鸦——抢占凤凰的位置,白天偷窃食物,夜里扰民,但靠着高处庇护逃避惩罚。诗人借此提醒:对这类危害集体的蛀虫要保持警惕,否则最终会殃及自身。

艺术特色
- 全篇用动物喻人:凤凰=贤臣,蛟龙=君子,乌鸦=奸佞,通俗易懂
- 层层递进:从现象描写到原因分析,最后升华到历史规律
- 口语化表达:"童稚争骂讥""妇女固已痴"等句充满生活气息
- 双重隐喻:树既是实景,也象征国家或权力体系;乌鸦既是真鸟,也指代佞臣

这首诗像一则现代职场寓言:好比公司里有个靠拍马屁上位的领导(乌鸦),霸占着重要岗位(高枝),排挤有真才实学的人(凤凰),整天不干正事还捞好处(白昼攫鼎肉),把团队搞得乌烟瘴气。虽然人人讨厌他,但因为他有靠山(大树庇护),暂时安然无恙。诗人最后感叹:这种情况自古就有,实在让人无奈。

曾巩

曾巩(1019年9月30日-1083年4月30日,天禧三年八月二十五日-元丰六年四月十一日),字子固,世称“南丰先生”。汉族,建昌南丰(今属江西)人,后居临川(今江西抚州市西)。曾致尧之孙,曾易占之子。嘉祐二年(1057)进士。北宋政治家、散文家,“唐宋八大家”之一,为“南丰七曾”(曾巩、曾肇、曾布、曾纡、曾纮、曾协、曾敦)之一。在学术思想和文学事业上贡献卓越。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