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水图

青山万仞高插天,晴岚暖翠浮云连。
何人结屋在平麓,药栏藓径柴门偏。
潺湲一曲清蘋水,石矼隐若脩虹起。
竹杖芒鞋白发翁,长裾步屐松阴里。
遥岑一带远苍苍,上有楼台是宝坊。
赤髭白足知何在,门掩绿萝眷昼长。

现代解析

这首《山水图》描绘了一幅宁静悠远的山水画卷,用生动的画面感带我们走进隐士的世外桃源。

开篇用夸张手法写山势——"高插天"的青山与浮云相连,瞬间营造出壮阔的天地背景。在这雄浑的自然中,突然出现人类痕迹:山脚偏处有座柴门小屋,围着药草栏杆,苔藓爬满小路。这种对比很有意思——万丈高山下的简陋小屋,暗示主人是看淡名利的隐士。

接着镜头转向水景:清澈溪水漫过石桥,像彩虹般蜿蜒。这里用"潺湲"的水声和"清蘋"的视觉,激活了读者的感官体验。随后人物登场:穿草鞋拄竹杖的白发老翁,在松荫下漫步。这个形象很有禅意,可能是画家本人,也可能是想象中的隐士。

最后将视线推向远方:青翠山峦间露出寺庙楼阁("宝坊"指佛寺),但诗人用"赤髭白足"(可能指达摩祖师)的典故提问:修行者何在?答案藏在"门掩绿萝"的细节里——爬满藤蔓的寺门紧闭,暗示真正的修行不在表象,而在这片山水长久的宁静中。

全诗像部微型纪录片:从高山推到小屋,从溪流转到人物,最后拉远镜头收于苍山古寺。通过动静结合(云动/屋静)、虚实相生(实景/典故),传递出超脱世俗、回归自然的人生理想。最妙的是结尾的"眷昼长"——这份对悠长白昼的眷恋,道出了隐居者享受自然、珍惜时光的生活态度。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