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声甘州
莽风尘、何处系相思,悲来拍长歌。
任飘零燕蓟,缠情铅素,饮恨雕戈。
八表同昏咫尺,倾泪注关河。
春满台城路,烟柳婆娑。
一霎清明过了,直香犁冷雨,浊滚腥波。
尽滔滔东逝,词鬓苦销磨。
乱边烽、雷车鼍鼓,横剪陵、甚日伏天魔。
空凝伫,棹松花月,曲港轻蓑。
任飘零燕蓟,缠情铅素,饮恨雕戈。
八表同昏咫尺,倾泪注关河。
春满台城路,烟柳婆娑。
一霎清明过了,直香犁冷雨,浊滚腥波。
尽滔滔东逝,词鬓苦销磨。
乱边烽、雷车鼍鼓,横剪陵、甚日伏天魔。
空凝伫,棹松花月,曲港轻蓑。
现代解析
这首词描绘了一个乱世中漂泊无依、忧国忧民的文人形象,充满了悲愤与无奈。
上阕(前半部分): 开篇"莽风尘"三字就定下了苍凉的基调——在动荡的乱世中,连相思之情都无处安放,只能借酒高歌排解忧愁。"飘零燕蓟"说明作者流落北方,"缠情铅素"指用笔墨抒发情感,"饮恨雕戈"暗含对战争的愤懑。"八表同昏"形容天下黑暗,近在咫尺的关河(指国土)只能让人泪如雨下。最后两句用江南春景(台城是南京古称)反衬,烟柳柔美的江南更凸显北方的苦难。
下阕(后半部分): 清明刚过,本该是春耕时节,却只有冷雨腥风(暗指战乱)。"滔滔东逝"既写江水,也喻时光流逝,词人在这过程中日渐憔悴。"雷车鼍鼓"形容战鼓如雷,"剪陵"指破坏陵墓(象征国家尊严),"伏天魔"表达对平息战乱的渴望。最后三句是无奈之下的逃避之念——只能在想象中泛舟松花江,披蓑垂钓,暂得安宁。
全词特色: 1. 时空跳跃:北方战乱与江南春景交替,现实苦难与理想闲适对比 2. 意象冲击:铅素(文人)与雕戈(战士),香犁(和平)与腥波(战争) 3. 情感张力:从悲愤到无奈,最终归于怅惘,展现知识分子的家国情怀
这首词的精髓在于:用个人漂泊反映时代动荡,将无力改变现状的苦闷,转化为充满画面感的诗意表达。就像现代人用"岁月静好是有人负重前行"来表达类似情感一样,古人用"棹松花月"的向往来反衬现实的残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