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庄劝学
半圭崇幼德,六矢志男儿。
孟子道非高,周公言非欺。
要须辨方位,乃识穷陬维。
自从学校废,俗敝柏梁诗。
英才陆沈尽,卓荦非无资。
下车众皆悦,苟且遂成痴。
混澒声一概,沈痼星千期。
天生紫阳子,缨冠而救之。
万类始根理,六经初有师。
立心辨邪正,成德在勤嬉。
曾参作门户,夫子为根涯。
有位民物康,在家兄弟宜。
敬义贯心筠,德业畅根枝。
行远必自迩,登高必自卑。
不从洒扫起,何以为类推。
群居不及义,游宴日相追。
失学莫此甚,一成而百隳。
时文筑衰末,不直埋马帷。
六经不勤读,学荒身亦危。
二刘与三蔡,相牖如埙篪。
师门赖有嗣,流泽今未衰。
子孙欲不坠,祖训勤奉持。
不失伯牙心,不患无子期。
现代解析
这首《云庄劝学》是一首劝勉人们努力学习的诗歌,通过丰富的比喻和生动的例子,传达出学习的重要性以及如何正确学习的道理。
首先,诗歌开篇用“百川皆望东”和“三才同面离”来比喻学习如同百川归海、天地运行一样,是顺应自然规律的事情。接着,提到“半圭崇幼德,六矢志男儿”,意思是说从小就要培养品德,男孩要有志向,像箭一样坚定不移。
诗中提到“孟子道非高,周公言非欺”,意思是孟子和周公的教诲并不高深,也不是谎言,关键在于我们要去理解和实践。然后,诗人强调“要须辨方位,乃识穷陬维”,意思是学习要找准方向,才能真正领悟到知识的精髓。
接下来的几句,诗人批评了当时社会轻视学习的现象,指出“自从学校废,俗敝柏梁诗”,学校荒废,人们沉迷于肤浅的娱乐,导致“英才陆沈尽”,真正的人才被埋没。诗人感叹“下车众皆悦,苟且遂成痴”,人们追求眼前的快乐,却忽视了长远的进步,最终变得愚昧。
然后,诗人提到“天生紫阳子,缨冠而救之”,这里用“紫阳子”来比喻那些有识之士,他们站出来拯救社会,恢复学习的风气。诗人强调“万类始根理,六经初有师”,意思是万物都有其规律,六经是学习的根基,必须从这些经典中汲取智慧。
接下来,诗人提出“立心辨邪正,成德在勤嬉”,意思是学习首先要分清是非对错,培养品德需要勤奋和适当的娱乐。通过“曾参作门户,夫子为根涯”,诗人强调要以圣贤为榜样,学习他们的思想和行为。
诗歌的后半部分,诗人继续强调学习的重要性,指出“行远必自迩,登高必自卑”,意思是想要走远必须从近处开始,想要登高必须从低处起步。如果不从小事做起,比如“不从洒扫起”,就无法掌握更高深的知识。
最后,诗人批评了当时人们“群居不及义,游宴日相追”的现象,指出他们忽视了学习的意义,整天忙于娱乐。诗人警告说“失学莫此甚,一成而百隳”,如果不学习,一切都将崩塌。诗人还提到“六经不勤读,学荒身亦危”,如果不勤奋学习六经,知识荒废,人生也会陷入危险。
结尾处,诗人以“二刘与三蔡,相牖如埙篪”来比喻那些互相勉励学习的贤人,强调“师门赖有嗣,流泽今未衰”,意思是只要学习的精神传承下去,文化就不会断绝。最后,诗人告诫“子孙欲不坠,祖训勤奉持”,子孙后代要想不堕落,就必须勤奋学习,遵循祖训。
总的来说,这首诗歌通过丰富的比喻和生动的例子,强调了学习的重要性,批评了当时社会轻视学习的现象,并提出了如何正确学习的建议。诗歌的核心思想是:学习是人生的根本,只有勤奋学习、以圣贤为榜样,才能成就品德、避免堕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