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曲献仙音(苔)
小径偷闲,北窗高枕,满眼许多生意。
密雨初晴,一庭新绿,渐觉上阶缘砌。
谢门外、尘劳客,双屐休泥滓。
窗前地。
把鸳甃、时时妆点,浑俨是、深翠氍毹景致。
高兴倒芳樽,便玉山、移对花际。
洒扫何须,比花茵、一般风味。
更罗袜如钩,过处撩人情思。
密雨初晴,一庭新绿,渐觉上阶缘砌。
谢门外、尘劳客,双屐休泥滓。
窗前地。
把鸳甃、时时妆点,浑俨是、深翠氍毹景致。
高兴倒芳樽,便玉山、移对花际。
洒扫何须,比花茵、一般风味。
更罗袜如钩,过处撩人情思。
现代解析
这首《法曲献仙音》描绘了一个雨后初晴的宁静场景,充满了自然与生活的美好。
首先,诗人描绘了一个小径上偷闲的场景,北窗高枕,眼前满是生机勃勃的景象。雨刚停,庭院里新绿的植物渐渐爬上了台阶,显得格外清新。诗人谢绝了外界的尘劳客人,双屐也不再沾泥,显得格外闲适。
接着,诗人将窗前的空地比作铺着深翠色地毯的景致,显得宁静而雅致。他高兴地倒上美酒,仿佛将玉山(指仙人居所)移到了花间,享受着与自然融为一体的美妙时刻。诗人认为,洒扫庭院何须太过讲究,这里的自然景致已经如花茵一般美好。
最后,诗人提到罗袜如钩,走过之处撩动人心,增添了柔美与情思。这里的“罗袜如钩”可能是指女子轻盈的步履,给整个场景增添了一丝柔美的情感。
整首诗词通过对雨后庭院景致的细腻描绘,展现了诗人对自然与生活的热爱,表达了一种闲适、宁静的生活态度,以及对美好事物的欣赏与感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