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台山
一上青云梯,杖藜披素襟。
追随同声客,不作殊方音。
过雨飞重泉,积烟昏茂林。
叠嶂杳峭崿,竦峰起岖嵚。
仰阚天门开,俯窥地户深。
丹壑收暝色,绛霞结幕轻。
天空抗空馆,岚散凌孤岑。
沧海飞赤舄,疏林散黄金。
彷佛天仙来,逍遥上帝临。
雷电屡兴灭,日月相深沈。
遐讨挹元气,冥搜清道心。
追随同声客,不作殊方音。
过雨飞重泉,积烟昏茂林。
叠嶂杳峭崿,竦峰起岖嵚。
仰阚天门开,俯窥地户深。
丹壑收暝色,绛霞结幕轻。
天空抗空馆,岚散凌孤岑。
沧海飞赤舄,疏林散黄金。
彷佛天仙来,逍遥上帝临。
雷电屡兴灭,日月相深沈。
遐讨挹元气,冥搜清道心。
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攀登七台山的壮丽景象和内心感悟,用生动的画面和丰富的想象展现了自然的神奇与人生的思考。
开头写诗人拄着藜杖、披着素衣登山,和志同道合的伙伴们同行,暗示这是一次超脱尘世的修行之旅。"青云梯"的比喻让山路显得高耸入云,充满仙气。
中间部分用电影镜头般的画面展现山景:雨后瀑布飞溅、烟雾笼罩森林、层叠的山峰陡峭险峻。诗人时而仰望高耸的"天门",时而俯视幽深的"地户",通过上下视角的切换,突出山势的雄伟壮观。"丹壑"、"绛霞"等色彩描写,把傍晚的山色染得如仙境般绚丽。
后段出现更多神话色彩:山顶的馆阁仿佛悬在空中,雾气散开露出孤峰。想象中仙人穿着红鞋飞过沧海,阳光像黄金般洒在疏林间,仿佛天神降临。雷电闪烁、日月交替的景象,暗示时间的流转和天地的永恒。
最后诗人感悟到:在这远离尘嚣的高处,能汲取天地元气,净化心灵。全诗通过攀登过程,表达了追求精神超脱、与自然合一的理想,把登山体验升华为人生的修行之旅。诗中虚实结合的写法,既真实记录了山景,又赋予其神话色彩,让普通登山活动有了更深层的意义。
何镐
(1128—1175)宋邵武人,字叔京,号台溪先生。何兑子。少承家学,又从朱熹游。历官上杭丞,数行县事,以宽仁为治。调潭州善化令,未行而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