嵩山三石阙歌(戊辰)
嵩岳三阙同高低,左右离立八尺齐。
启母一阙距其北,太室峙东少室西。
谁其建者汉朱(宠)吕(营),谁其书者皆堂溪(汉颍川堂溪典)。
篆隶诘屈铭句奥,请降云雨生蒸黎。
画图月兔木连理,驾车乘马钩象犀。
阅魏太武周久视,夏暴烈日冬流凘。
二千年来屹相向,厥质粗剥厥色黧。
二室神祠始秦汉,产启已说嵞山妻。
要之阳城本禹地,三涂四载应无迷。
此阙灵祇久呵护,欧赵访古何未稽。
褚峻缩本我早见,兹来策马寻荒蹊。
阙间颇足容二轨,壁垒未可穷攀跻。
周鲁雉阙制可见,雉度(入声)以纼非以鸡⑴。
毡槌拓取墨华黝,宝之无异摹元圭。
更洗奉堂(即泰室之讹)额东石,一行刻字名留题。
神君兴云阙中起,庙墙汉柏春鸠啼。
启母一阙距其北,太室峙东少室西。
谁其建者汉朱(宠)吕(营),谁其书者皆堂溪(汉颍川堂溪典)。
篆隶诘屈铭句奥,请降云雨生蒸黎。
画图月兔木连理,驾车乘马钩象犀。
阅魏太武周久视,夏暴烈日冬流凘。
二千年来屹相向,厥质粗剥厥色黧。
二室神祠始秦汉,产启已说嵞山妻。
要之阳城本禹地,三涂四载应无迷。
此阙灵祇久呵护,欧赵访古何未稽。
褚峻缩本我早见,兹来策马寻荒蹊。
阙间颇足容二轨,壁垒未可穷攀跻。
周鲁雉阙制可见,雉度(入声)以纼非以鸡⑴。
毡槌拓取墨华黝,宝之无异摹元圭。
更洗奉堂(即泰室之讹)额东石,一行刻字名留题。
神君兴云阙中起,庙墙汉柏春鸠啼。
现代解析
这首《嵩山三石阙歌》主要描绘了嵩山三座石阙的历史渊源、文化意义以及诗人的亲身探访感受。
首先,诗中提到的“嵩岳三阙”指的是嵩山上的三座石阙,分别是启母阙、太室阙和少室阙。这些石阙历史悠久,可以追溯到汉代,建造者和书写者都有明确的历史记载。诗人通过描述石阙的位置、建造者和书写者,展现了它们深厚的历史背景和文化价值。
接着,诗人用“篆隶诘屈铭句奥”来形容石阙上的文字,说明这些铭文不仅字体古朴,内容也深奥难懂,反映了古代人民祈愿风调雨顺、国泰民安的美好愿望。石阙上的图案,如月兔、连理木、驾车乘马等,充满了神话色彩和艺术美感,展现了古代工匠的精湛技艺。
诗中还提到这些石阙经历了数千年的风雨洗礼,依然屹立不倒,虽然表面已经粗糙剥落,颜色也变得暗淡,但它们依然见证着历史的变迁。诗人通过对石阙的描绘,表达了对古代文化遗产的敬仰之情。
在诗的后半部分,诗人叙述了自己亲身前往嵩山探访石阙的经历。他骑马在荒凉的小路上寻找石阙,最终亲眼见到了这些古老的建筑。诗人通过细致的描写,让读者仿佛身临其境,感受到石阙的庄严与神秘。
最后,诗人用“毡槌拓取墨华黝”来形容他拓印石阙上的文字,表达了对这些历史文物的珍视。他提到石阙中的刻字和神君的传说,进一步增强了这些石阙的神圣感和历史厚重感。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描绘嵩山三座石阙的历史、文化和艺术价值,表达了诗人对古代文化遗产的深厚情感和敬仰之心。诗人通过亲身探访,将这些石阙的神秘与庄严展现得淋漓尽致,让读者感受到这些古老建筑背后的历史与文化的魅力。
阮元
阮元(1764~1849)字伯元,号云台、雷塘庵主,晚号怡性老人,江苏仪征人,乾隆五十四年进士,先后任礼部、兵部、户部、工部侍郎,山东、浙江学政,浙江、江西、河南巡抚及漕运总督、湖广总督、两广总督、云贵总督等职。历乾隆、嘉庆、道光三朝,体仁阁大学士,太傅,谥号文达。他是著作家、刊刻家、思想家,在经史、数学、天算、舆地、编纂、金石、校勘等方面都有着非常高的造诣,被尊为三朝阁老、九省疆臣,一代文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