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不疑上人院

九经通大义(一作通经又议经),内典自应精。
帘冷连松影,苔深减覆声。
相(一作幸)逢幸(一作当)此日,相失(一作识)恐来生。
觉路何门去,师须引我行。

诗意解析(由AI总结)

《过不疑上人院》这首诗通过简洁的语言和生动的意象,表达了诗人对佛法的敬仰与对人生无常的感悟。

诗的开头两句“九经通大义,内典自应精”,意思是说,不疑上人对儒家的经典和佛教的经典都非常精通。这里“九经”指的是儒家的经典,而“内典”则是指佛教的经典。这两句赞美了不疑上人的学识渊博。

接下来的两句“帘冷连松影,苔深减覆声”,通过描绘清冷的帘幕、松树的影子以及青苔的厚实,营造出一种宁静而幽深的禅院氛围。这种环境让人感受到佛法的深邃与超脱。

第五六句“相逢幸此日,相失恐来生”,表达了诗人对与不疑上人相遇的珍惜,同时也透露出对人生无常的感慨。诗人认为,能够在这一世相遇是幸运的,但如果错过,可能就要等到来生了。这里隐含着对生命短暂和缘起缘灭的深刻思考。

最后两句“觉路何门去,师须引我行”,诗人表示自己在求佛悟道的路上迷茫,希望不疑上人能够指引他前行。“觉路”指的是觉悟、成佛的道路,而“何门去”则表达了诗人对如何修行的困惑。这两句突出了诗人对佛法导师的依赖和敬仰。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对禅院环境的描写和对佛法的探讨,表达了诗人对佛法的向往和对人生无常的深刻感悟。诗中既有对不疑上人的赞美,也有对自身修行道路的思考,展现了诗人内心的虔诚与困惑。

姚合

姚合,陕州硖石人。生卒年均不详,约唐文宗太和中前后在世。以诗名。登元和十一年(公元八一六年)进士第。初授武功主簿,人因称为姚武功。调富平、万年尉。宝历中,(公元八二六年左右)历监察御史,户部员外郎。出任荆、杭二州刺史。后为给事中,陕、虢观察使。与马戴、费冠卿、殷尧藩、张籍游,李频师事之。诗与贾岛齐名,号称“姚、贾”。仕终秘书监。合著有诗集十卷,《新唐书艺文志》及选王维、祖咏等十八人诗,为极玄集一卷,又摭古人诗联,叙其措意,各有体要,撰诗例一卷,(均《唐才子传》)并传于世。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