飨先农歌八首 其二

帝出乎震,天发农祥。
神降于筵,蔼蔼洋洋。
礼神有帛,其色惟苍。
岂伊具物,诚敬之将。

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场庄重的祭祀仪式,表达了对神灵的虔诚和敬意。

开头“帝出乎震,天发农祥”是说帝王出现于东方,天象预示着农业的吉祥。这里“震”指的是东方,古代认为东方是万物生长的方向,而“农祥”则是指与农业相关的好兆头。这两句诗奠定了整首诗的基调,即对农业和神灵的敬畏。

接下来的“神降于筵,蔼蔼洋洋”描绘了神灵降临在祭祀的筵席上,气氛庄重而祥和。“蔼蔼洋洋”形容了神灵的威严和祭祀场面的盛大。

“礼神有帛,其色惟苍”是说祭祀时用青色的丝帛作为供品。古代祭祀时,不同颜色的丝帛代表不同的神灵,青色通常与东方和农业相关,体现了对农业神的尊崇。

最后两句“岂伊具物,诚敬之将”强调了祭祀不仅仅是提供供品,更重要的是内心的虔诚和敬意。诗人在这里提醒人们,祭祀的真正意义在于对神灵的真诚敬仰,而不仅仅是形式上的供奉。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和深刻的寓意,展现了古代祭祀仪式的庄重和人们对神灵的虔诚。它让我们感受到古代人对自然和神灵的敬畏,以及对农业丰收的期盼。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