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水仙花的高洁气质,通过神话意象和对比手法展现其独特魅力。
前四句用水仙比作仙境中的神鸟:首句"贝阙珠宫"描绘水仙生长的清幽环境如海底龙宫般永恒,次句将花瓣比作自由飞翔的青鸾白凤。三四句用典故强调水仙的脱俗——它该用高雅琴曲来传颂,而非与凡花争艳。
后四句转入情感抒发:五六句写风中水仙如女子懒梳妆,月下更显孤芳自赏的寂寞。结尾突转豁达:虽然水仙在万顷波光中情思无限,却不必像洛阳牡丹那样争抢春光,凸显其不慕虚荣的品格。
全诗妙在将水仙拟人化,既写出花的外形美(如凤鸟展翅),又赋予其清高灵魂。通过拒绝与俗花比较、甘守寂寞的形象,传递出文人崇尚的"孤芳自赏"精神,这种含蓄的自我表达正是古典诗词的独特韵味。
项安世
项安世(1129--1208),孝宗淳熙二年(1175年)进士,光宗绍熙四年(1193年)任秘书省(管理皇家典籍)正字,隔年为校书郎兼实录院检讨官。宁宗庆元元年出通判池州,开禧二年(1206年)起知鄂州,迁户部员外郎、湖广总领。及后以太府卿终其官职。庆元年间因谪居江陵,足不出户,专事研究,于《左传》、《周易》诸经皆有见解,项安世自谓其学得自程颐《易传》,纪晓岚评价:“安世之经学深矣,何可轻诋也。”嘉定元年(1208年)卒。有《周易玩辞》十六卷、《项氏家说》、《平庵悔稿》等。其生平可见于《馆阁续录》、《宋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