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解析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赵汝腾为纪念李端明(号竹湖)而写的挽诗,通过简洁有力的语言赞美了逝者的高尚品格和清廉作风。
全诗可以分为三个部分:
1. 开篇用两位历史名人作比:说李端明像白居易(香山老)一样淡泊名利,比司马光(涑水翁)还要清瘦,突出他超然物外的形象。
2. 中间四句写他为官之道:一心为公、清正廉洁("政须将及子"指为政要像对待子女一样用心),受到百姓爱戴("后进师清俭"指后辈都学习他的俭朴作风),连皇帝("前旒"指帝王冠冕)都称赞他正直。
3. 结尾两句尤为感人:说他亲手修建的墓园,让经过的人都忍不住驻足致敬,说明他的高尚品德永远值得后人敬仰。
这首诗的魅力在于:
- 用日常可见的"清瘦"形象,让读者感受到主人公的清廉
- 通过"像对待子女一样用心"这样生活化的比喻,让为政之道变得亲切可感
- 最后"经过的人都会致敬"这个画面,让抽象的道德品质变得具体可感
全诗没有华丽辞藻,就像在讲述一位令人敬重的长辈故事,用最朴实的语言传递出最真挚的敬意,这正是它打动人心的地方。
赵汝腾
赵汝腾(?-1261年),字茂实,号庸斋。居福州(今属福建)。生年不详,卒于宋理宗景定二年。宝庆二年,(公元一二二六年)第进士。历迁籍田令。如试职馆,授秘书省正字。累官礼部尚书,兼给事中。入奏前后奸谀兴利之臣,很是切直。后官终翰林学士承旨。汝腾着有庸斋集六卷,《四库总目》传于世。宋太宗八世孙,宝庆二年(1226年)进士。历官差主管礼、兵部架阁,迁籍田令。累官权工部尚书兼权中书舍人。不久被罢免。又用为礼部尚书兼给事中。拜翰林学士。晚年号紫霞翁,景定二年(1261年)卒。谥忠靖。着有《庸斋集》六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