穷巷吟四章 其四

穷士感此无悦心,穷居聊作穷巷吟。搏击碎缶弹废琴,凄凄飒飒多愁音,究其端绪终难寻。

云光在目萧以森,川流在耳幽以沈。挂檐百丈城南岑,照我壁作颓崖深。

昏然置我穷壑阴,中道而况多淫霖。振冠拂我长鼻镡,激愤而啸乌能禁?

苦无藏粟无积金,彼面惟悴喉惟瘖,过我巷者皆黎黔。

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穷困潦倒的读书人苦闷压抑的生活状态,通过生动的画面和声音传递出底层知识分子的无奈与愤懑。

开头直接点明主题:穷书生住在破巷子里,心里不痛快只能写诗发泄。他敲打破瓦罐、弹奏坏掉的琴,发出的都是凄凉刺耳的声音,这种愁苦连他自己都说不清具体原因。

接着用两组强烈的视听描写:眼前是阴沉沉的云层,耳边是幽暗的流水声。屋檐外百丈高的城墙阴影投在墙上,把房间照得像悬崖下的深谷。这些环境描写都在强化主人公被压迫的窒息感。

后半段情绪更激烈:昏暗的环境像把他扔进山沟,偏偏还遇上连绵阴雨。他愤怒地整理衣冠、拍打佩剑,忍不住仰天长啸。最后点明痛苦的根源——没有粮食没有钱,面黄肌瘦嗓子都哑了,而经过巷子的都是和他一样的穷苦百姓。

全诗最打动人心的,是用破罐子、坏琴、阴云、城墙阴影这些日常事物,组合出一个困顿知识分子的精神世界。特别是"凄凄飒飒多愁音"这种声音描写,让读者仿佛亲耳听到他的痛苦。最后把个人困境延伸到"皆黎黔"(都是贫民)的社会现实,使诗歌具有了更深刻的社会批判意义。

姚燮

姚燮(1805—1864)晚清文学家、画家。字梅伯,号复庄,又号大梅山民、上湖生、某伯、大某山民、复翁、复道人、野桥、东海生等,浙江镇海(今宁波北仑)人。道光举人,以著作教授终身。治学广涉经史、地理、释道、戏曲、小说。工诗画,尤善人物、梅花。著有《今乐考证》、《大梅山馆集》、《疏影楼词》。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