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陈子直短歌三复而悲之次其韵
君不见韩昌黎,文章二百年。又不见杜陵老,风月三千首。
号寒啼饥四壁空,谩有篇章在人口。书生生事良易足,深林一枝河满腹。
但令藜苋可充肠,便把离骚静中读。儒冠误身诚可怜,陈侯半世身犹邅。
斗酒初乏青铜钱,忍饥哦诗空可传。富儿菽粟泥沙掷,不必登朝家万石。
水陆毕陈方丈食,锦绣还将被墙壁。但资口腹为身谋,问以诗书初不识。
天公赋予真相百,彼富吾仁如黑白。乡党宁无急义人,谁哀王孙与进食。
尝思漂母饭淮阴,何用区区论报德。
现代解析
这首诗用对比手法,展现了读书人的清贫坚守与富贵者的奢靡浪费,表达了作者对现实不公的愤慨和对高尚品格的赞美。
前八句写读书人的困境:像韩愈、杜甫这样的文豪,虽然作品流传千古,但生前却穷得挨饿受冻。读书人其实很容易满足,有片树林栖身、有口饭吃就行,哪怕吃野菜也能静心读书。这里用"河满腹"的夸张说法,形容读书人精神世界的富足。
中间八句形成强烈对比:富人把粮食当泥沙浪费,吃顿饭要摆满整张桌子,用锦绣装饰墙壁,却连诗书都不认识。而像陈子直(诗中"陈侯")这样的读书人,半辈子穷困潦倒,连买酒的钱都没有,只能饿着肚子写诗。
最后八句点明主旨:老天爷赋予人的天赋差异巨大,但品德高低就像黑白分明。现在社会上缺少急公好义的人,谁还会像当年帮助韩信的那位洗衣老妇(漂母)那样雪中送炭呢?诗人认为帮助他人不该图回报,暗讽现实社会人情冷漠。
全诗用"韩愈杜甫"代表文人风骨,用"富儿"代表庸俗权贵,通过"野菜vs山珍海味"、"诗书vs不识字的对比,赞美了安贫乐道的精神境界,批判了"朱门酒肉臭"的社会现象。最后用"漂母饭韩信"的典故,呼吁社会应当尊重人才、帮扶弱者。
李纲
李纲(1083年-1140年2月5日),北宋末、南宋初抗金名臣,民族英雄。字伯纪,号梁溪先生,祖籍福建邵武,祖父一代迁居江苏无锡。李纲能诗文,写有不少爱国篇章。亦能词,其咏史之作,形象鲜明生动,风格沉雄劲健。著有《梁溪先生文集》、《靖康传信录》、《梁溪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