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奇幻壮丽的自然夜景,核心在于用夸张的想象展现七里滩的磅礴气势和神秘美感。
前两句用动物比喻岩石的生动形态:溪水中仿佛有上百头狮子和大象在游泳("百番狮象一溪泅"),月光下整片水面银光闪烁,数不清的浪头此起彼伏("一顷银光万个头")。这里把静止的岩石写成活物,月光下的浪花比作万颗银珠,充满动感。
后两句转向哲学思考:水和石头为何能形成如此奇观("水石何缘能有此")?仿佛整夜都有星辰坠入寒冷的溪流("星辰尽夜殒寒流")。诗人用"星辰坠落"的意象,既形容水面反光的璀璨,又暗含对自然鬼斧神工的惊叹。
全诗妙在将普通溪流夜景写得气象万千,通过狮象泅水、星辰坠溪等大胆想象,把七里滩变成了充满神话色彩的秘境。这种化平凡为神奇的笔法,正是古典诗歌"以小见大"的典型表现。
徐渭
徐渭(1521—1593),汉族,绍兴府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初字文清,后改字文长,号天池山人,或署田水月、田丹水,青藤老人、青藤道人、青藤居士、天池渔隐、金垒、金回山人、山阴布衣、白鹇山人、鹅鼻山侬等别号。中国明代文学家、书画家、军事家。民间也普遍流传他的故事传说,关于他年轻时如何聪明,后来如何捉弄官宦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