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解析
这首诗用金蚕的一生比喻人才从成长到被埋没的过程,语言形象生动,充满讽刺意味。
前四句写金蚕的成长:它吃着桑叶长大(就像人吸收知识),吐出五彩丝线(比喻才华),织成华丽的锦缎(象征成就)。这些锦缎可以做成高贵的礼服("绂衮裳"是官员朝服),配上叮当作响的玉佩(象征地位),穿在身上能彰显身份("彰身"),献给国家能增添荣耀("华国")。
后两句急转直下:当金蚕变成飞蛾("金蚋"指蚕蛾),突然就被当作害虫遭到嫌弃("污蔑")。这里暗指人才年轻时被重用,一旦失去利用价值就被抛弃的社会现象。
全诗最精彩的是用"吐丝-织锦-制衣"比喻人才产出成果的过程,而"金蚋"这个意象既符合蚕的生命规律(蚕最终会变蛾),又巧妙暗示了"飞蛾扑火"般的命运悲剧。通过前后对比,尖锐揭露了统治者用完就丢的功利嘴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