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行人沈子高赍敕并镪币到太平府赐缜因赠

云间沈才子,英英脱尘俗。
衔命来太平,长揖谦以牧。
势利浮云轻,瞥尔不挂目。
清瑟声正稀,骊珠光可掬。
乃知斯人妙,挠之终不浊。
所以气味同,倾盖宛如宿。
淡淡春风微,滔滔江水绿。
而我欲何为,浩歌倚修竹。

现代解析

这首诗词描绘了一位名叫沈子高的才子,他奉命来到太平府,展现了一种超脱世俗、淡泊名利的高尚品格。

诗中,沈子高被形容为“云间沈才子”,这里的“云间”象征着他高洁脱俗的气质。他“英英脱尘俗”,意思是他的才华和品格使他与众不同,不受世俗的束缚。当他来到太平府时,他“长揖谦以牧”,表现出谦逊有礼的态度,不因为自己的身份而傲慢。

接下来,诗人用“势利浮云轻,瞥尔不挂目”来形容沈子高对名利的淡泊。他把权势和利益看作是过眼云烟,不会放在心上。这种态度在当时的官场中显得尤为难得。

“清瑟声正稀,骊珠光可掬”这两句,诗人用音乐和珠宝来比喻沈子高的才华和品德。他的才华如同稀有的清瑟声,品德则像珍贵的骊珠,光彩夺目。

“乃知斯人妙,挠之终不浊”进一步强调了沈子高的独特之处。无论外界如何干扰,他的内心始终清澈如初,不被世俗所污染。

“所以气味同,倾盖宛如宿”表明诗人与沈子高志趣相投,一见如故。他们之间的友谊深厚,仿佛已经相识多年。

最后,“淡淡春风微,滔滔江水绿”描绘了一幅宁静而壮丽的自然景象,象征着沈子高内心的平和与宽广。而“而我欲何为,浩歌倚修竹”则是诗人在赞美沈子高之余,表达了自己想要效仿他,保持高洁品格的愿望。

总的来说,这首诗词通过描绘沈子高的形象,赞美了他的才华、淡泊名利的高尚品格,以及诗人与他之间的深厚友谊。同时,诗人也表达了自己对这种生活态度的向往和追求。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