脚头常跨碧山尖,荷斧入林景自添。
鸟语关关岩际落,霞光冉冉帽边粘。
枯枝为业聊家计,野曲无腔信口占。
归径随云茅屋晚,门连山色翠当帘。

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樵夫日常生活的画面,充满了自然之美和朴素的生活情趣。

前两句写樵夫的工作场景:他每天翻越青翠的山峰,背着斧头进入山林,这本身就是一幅美丽的风景画。"荷斧入云"这个动作让整个画面更生动,仿佛我们能看到樵夫走在山间的身影。

中间四句用生动的细节展现山中的美好:鸟儿在岩石间欢快地鸣叫,晚霞的光芒温柔地洒在樵夫的帽子上。他靠砍枯枝维持生计,虽然清贫但很自在;干活时随口哼唱着没有固定曲调的山歌,显得无拘无束。这些描写让我们感受到樵夫虽然辛苦,却享受着大自然的馈赠和自由的生活。

最后两句写傍晚归家的情景:樵夫沿着云雾缭绕的小路回到茅草屋,家门口就是连绵的青山,翠绿的山色仿佛成了他家的门帘。这个结尾特别有意境,把简陋的茅屋和壮丽的山景融为一体,表现出樵夫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生活状态。

整首诗用简单明快的语言,把普通劳动者的日常写得充满诗意。没有刻意美化贫困,而是通过樵夫的视角,让我们看到平凡生活中的美好。特别是对自然景色的描写,像"霞光冉冉帽边粘"、"门连山色翠当帘"这样的句子,既形象又很有画面感,让人仿佛身临其境。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