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解析
这首诗写的是一个人离家在外,突然感到非常想家,但又不知道什么时候能回去的复杂心情。
第一句"一别遽如许"是说:没想到一离开家就变成现在这样(可能是离家太久,或者离家太远)。"遽"字表达了一种突然意识到、猝不及防的感觉。
第二句"归期可奈何"是说:什么时候能回家呢?真是无可奈何啊。这句话透露出一种对回家日期不确定的焦虑和无力感。
后两句用了两个很美的比喻:
"无心恋明月":明明看到天上的明月(古诗中常代表思乡),却说自己没心情欣赏,其实是用"不想看"来反衬"特别想家"。
"有泪寄流波":把眼泪寄托给流水,希望流水能把思念带回家乡。这个画面既忧伤又浪漫。
整首诗的精妙之处在于:
1. 用简单的语言说出了每个人都会有的思乡之情
2. "明月"和"流水"这两个传统意象用得很自然,不刻意
3. 前两句直白说心情,后两句用景物抒情,形成很好的节奏
4. "无心"其实是"有心",这种反着说的手法让感情更深刻
普通人读这首诗会觉得:
- 很容易懂,说的就是"想家但又回不去"的常见心情
- 画面感很强,能想象一个人望着月亮、对着流水思念家乡的样子
- 虽然短,但把那种纠结、无奈的感觉都写出来了
- 最后一句特别打动人,眼泪随水流走的画面让人共鸣
傅察
傅察(1089—1126)字公晦,孟洲济源(今属河南)人,北宋中书侍郎傅尧俞重孙。端重有操,为文温丽,遇事若无所可否,非其意萃然不可犯。徽宗崇宁五年(1106)进士,蔡京欲妻以女,拒弗答。曾任青州司法参军、永平、淄川丞,太常博士,兵部、吏部员外郎。宣和七年(1125)冬,接伴金国贺正旦使,道逢金太子斡离不,令下拜,抗辩不屈而死,谥忠肃。事迹见《宋史·忠义本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