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别病树

上下云龙未可追,相依蛩驵复乖违。
危难明日非吾计,寂寞残生安所归。
倒载张仙君倘似,阳狂潘盎我应希。
风尘无复挺之子,何处草堂容息机。

现代解析

这首诗《送别病树》表达了作者面对人生困境时的复杂心境,既有对命运无常的无奈,也有对精神解脱的渴望。全诗用比喻和典故传递深沉情感,但核心思想可以用现代语言拆解如下:

1. 前两句(云龙、蛩驵)
用"天上飞龙"比喻理想远大却难以实现,用"相依的蟋蟀和马"象征曾经亲密的关系终将分离。就像现实中我们明明努力追赶目标却总差一步,亲密朋友也难免因故分开,充满无力感。

2. 三、四句(危难、残生)
直言对未来的迷茫:明天会发生什么灾难无法预料,孤独的余生也不知如何安顿。这像现代人遭遇重大挫折后的心理状态——既担忧前途,又找不到精神归宿。

3. 五、六句(张仙、潘盎)
借两个历史人物表达矛盾心理:
- "倒载的张仙"指醉酒避世的张旭,暗示想学他借酒逃避
- "疯癫的潘盎"是装疯保命的典故,但作者说"我做不到"
这种拧巴的心态很真实:既想摆烂又放不下责任,像极了当代人想躺平却不得不内卷的挣扎。

4. 最后两句(风尘、草堂)
感叹世上再无品格坚挺之人("挺之子"),自己连找个安静角落("草堂")喘口气都难。这相当于现代人说:"这世界太浮躁,想找个地方静静都没门儿",道出物质社会中精神家园的缺失。

全诗亮点
把抽象的人生困境具象化——用飞龙、蟋蟀、醉酒等画面让情绪可视化。虽然用了历史典故,但表达的是人类共通的焦虑:理想受挫、关系破裂、未来迷茫时,到底该硬扛还是逃避?这种古今相通的生命困境,正是诗歌打动人的核心。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