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解析
这首《登西楼怀汤损之》描绘了诗人在春天登高望远时的心情和景象。
首句“杨柳飘飘春思长”,诗人通过春天飘动的杨柳,表达了自己内心的思念之情。杨柳在春风中轻轻摇曳,仿佛在诉说着诗人悠长的思绪和情感。
接着“绿桥流水绕宫墙”,诗人描绘了眼前的景色:绿意盎然的桥下,流水潺潺,环绕着古老的宫墙。这一景象不仅美丽,还带有一种宁静和怀旧的氛围,让人感受到时光的流逝和历史的沉淀。
第三句“碧云望断空回首”,诗人望着远方的碧云,仿佛在寻找什么,但最终只能空自回首。这里的“望断”表达了诗人内心的渴望和无奈,他想要追寻某种东西,却只能面对现实的空虚。
最后一句“一半栏干无夕阳”,诗人站在西楼上,栏杆的一半已经被夕阳的余晖照亮,但另一半却沉浸在阴影中。这不仅是对景象的描写,也象征着诗人内心的矛盾——既有对美好时光的留恋,又有对现实失落的感慨。
总的来说,这首诗词通过描绘春天的景色,表达了诗人对过去的怀念和对未来的迷茫。诗中的景物不仅是外部的自然景象,更是诗人内心情感的投射,让人感受到一种淡淡的忧伤和无奈。这种情与景的交融,正是这首诗词的魅力所在。
刘学箕
刘学箕,生卒年均不详(约公元1192年前后,即宋光宗绍熙时期在世),字习之,崇安(今福建武夷山市)人,刘子恽之孙。生平未仕,但游历颇广,曾“游襄汉,经蜀都,寄湖浙,历览名山大川,取友于天下”(本集陈以庄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