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周恺子谅赋老人会诗二首 其二
板舆度晴陌,綵服迎春风。
今日良宴会,慈颜和乐同。
翠翘发垂素,锦筵花缀红。
萱草春日好,柏树雪未融。
缥缈瑶池母,并集蓬莱宫。
自非有令子,世乱徒飘蓬。
于焉倘锡类,颇胜平反功。
乃知晋潘岳,閒居赋未工。
今日良宴会,慈颜和乐同。
翠翘发垂素,锦筵花缀红。
萱草春日好,柏树雪未融。
缥缈瑶池母,并集蓬莱宫。
自非有令子,世乱徒飘蓬。
于焉倘锡类,颇胜平反功。
乃知晋潘岳,閒居赋未工。
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温馨的老人聚会场景,表达了亲情可贵、乱世中家庭团聚的珍贵。
前四句用"板舆""綵服"等意象,描绘儿女们推着轻便小车、穿着鲜艳衣服,在春风中陪伴老人赴宴的温馨画面。"慈颜和乐"直接点出老人们慈祥满足的笑容。
中间部分用"翠翘""锦筵""萱草"等华丽辞藻渲染宴会的喜庆氛围:白发上插着翠绿发饰,宴席上点缀着红花,春日萱草茂盛,雪中柏树依然青翠。随后用"瑶池母""蓬莱宫"的仙家比喻,将这场普通老人聚会升华成神仙般的雅集。
后六句转入抒情议论:若不是有孝顺子女,老人在乱世中只能像飘飞的蓬草一样无依无靠。诗人认为这种天伦之乐,比当官平反冤案更有意义。最后调侃西晋潘岳(著名文学家)的《闲居赋》都没能写出这种真正的闲适之乐。
全诗通过对比手法(热闹宴会与乱世飘零)、巧用比喻(把老人比作仙人),在描绘天伦之乐的同时,暗含对动荡时局的感慨,传递出"珍惜眼前人"的朴素哲理。语言华美却不失真挚,展现出中国传统家庭观念中最动人的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