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落青无影,荷枯澹有香。

现代解析

这首小诗用极简的笔墨勾勒出秋冬之交的微妙景致,像一幅淡淡的水墨小品。

前句"木落青无影"写树木凋零后的空寂:叶子落尽后,连树木投下的青色树影都消失了。这里用"无影"这个巧妙的观察,让人联想到之前枝繁叶茂时满地婆娑的树影,此刻却只剩光秃秃的枝干,暗示着季节的更替。

后句"荷枯澹有香"转向残荷的意境:虽然荷花已经枯萎,但水面上还飘荡着若有若无的清香。这种"枯萎中的芬芳"形成强烈反差,让人感受到生命在衰败中依然保持的尊严。用"澹"(淡)来形容香气,既写实又传神。

全诗仅十个字,却通过"无影"与"有香"的对比,完成了从视觉到嗅觉的通感转换。诗人捕捉到衰败中的美感,在萧瑟中发现了生命的余韵,这种对细微之处的敏感,正是古典诗歌最动人的地方。就像我们现代人拍照时特意寻找的"残缺美",古人早就在诗句中完美呈现了。

吴沆

(1116—1172)抚州崇仁人,字德远,号无莫居士。博学通经史。高宗绍兴十六年与弟吴澥各献所著书于朝,以误抵庙讳罢归。隐居环溪,人称环溪先生。及卒,门人私谥文通先生。有《通言》、《易璇玑》、《环溪集》、《环溪诗话》等。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