凯乐歌辞三首 其二 述诸军用命
帝德远覃,天维宏布。
功高云天,声隆韶濩(隋书、乐府并作护。)。
惟彼海隅,未从王度。
皇赫斯怒,元戎启路。
桓桓猛将,赳赳英谟。
攻如燎发,战似摧枯。
救兹涂炭,克彼⑴妖逋。
尘清两越,气静三吴。
鲸鲵已夷,封疆载辟。
班马萧萧,归旌奕奕。
云台表效,司勋纪绩。
业并山河,道固金石(○同上)。
功高云天,声隆韶濩(隋书、乐府并作护。)。
惟彼海隅,未从王度。
皇赫斯怒,元戎启路。
桓桓猛将,赳赳英谟。
攻如燎发,战似摧枯。
救兹涂炭,克彼⑴妖逋。
尘清两越,气静三吴。
鲸鲵已夷,封疆载辟。
班马萧萧,归旌奕奕。
云台表效,司勋纪绩。
业并山河,道固金石(○同上)。
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场宏大的战争胜利场景,歌颂了帝王威德和将士们的英勇。全诗可以分成三个部分来理解:
第一部分(开头四句)是总写帝王威德。诗人用"帝德远播""天威广布"形容皇帝的恩德和威严传遍四方,将士们的功绩高耸入云,军威声势比古代最庄严的雅乐还要震撼。
第二部分(中间十二句)具体描写战争过程。先指出沿海地区有人不服从王法,惹得皇帝震怒派兵征讨。接着用"威风凛凛的猛将""雄赳赳的英明谋士"形容军队阵容强大。然后用"进攻像火烧头发般迅猛""战斗像摧枯拉朽般轻松"两个比喻,生动展现了势如破竹的攻势。最终平定叛乱,让两越(今浙江福建一带)和三吴(今江苏一带)恢复太平,铲除了像鲸鲵(比喻凶恶敌人)一样的祸患,重新划定疆界。
第三部分(最后六句)描写凯旋场景。战马嘶鸣,旌旗招展地胜利归来。朝廷在云台(汉代表彰功臣的地方)记载功绩,这些战功像山河一样永存,这种治国之道像金石一样坚固。
全诗用大量形象比喻(如燎发、摧枯、鲸鲵)和整齐的句式,营造出雄壮豪迈的气势。通过战争前后的对比,既展现了帝王威严,又歌颂了将士们的英勇,最后落脚到功业永存、基业稳固的主题,是一首典型的凯旋颂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