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英台近

叶遮帷,冰浸盎,难减一分暑。
云汉兴歌,天意奈何许。
可怜伏雨阑风,商量未准,倩谁问、菊花开否。
暗延伫。
惊烽照遍关山,心期易成误。
多少朱楼,怅望雁程阻。
匹如前度书来,几回愁看,也则是、寻常言语。

现代解析

这首词写的是夏日酷暑中的愁绪和战乱时期的忧思,情感细腻而深沉。

上片用生动的夏日意象开篇:树叶遮住帘子,冰水浸着盆子,却还是热得受不了。抬头看天,只能无奈地感叹老天爷为什么这么热。这里表面写天气炎热,实则暗含内心的烦躁不安。接着笔锋一转,想到风雨不定的时节("伏雨阑风"),连菊花什么时候开都说不准——这些自然现象的"不确定",悄悄引出了下文的战乱忧思。

下片直接切入主题:在战火蔓延("惊烽照遍关山")的年代,所有计划都容易落空。高楼里的人望着大雁飞不过来的天空,暗示战事阻隔了消息往来。最动人的是结尾:就算偶尔收到家书,反复读来也只是平常问候,但正是这种"寻常言语",反而更让人揪心——因为乱世中能报平安已是万幸,字里行间藏着多少欲言又止的牵挂。

全词妙在把大时代的小情绪写得丝丝入扣。暑热难耐时的小细节,与烽火连天的大背景形成反差;而"寻常家书"这个生活片段,恰恰成为乱世中最珍贵的温暖。作者没有直接写战争惨状,而是通过"收不到信""看雁发呆"这些日常小事,让读者感受到战争对普通人生活的侵蚀,这种含蓄的表达反而更有感染力。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