悲歌(丙戌)

我欲悲歌,谁当和者。
四顾无人,㷀㷀旷野。

现代解析

这首诗很短,但情感非常强烈。诗人想放声痛哭,却发现周围空无一人,只有一片荒凉的旷野。这种孤独感让人窒息。

诗里用了几个很形象的表达:
1. "我欲悲歌"——不是小声哭,是想大声宣泄痛苦,说明悲伤已经憋到极限。
2. "谁当和者"——不是真的想找人合唱,而是渴望有人能懂自己的痛苦。
3. "㷀㷀旷野"——这个叠词特别生动,让人看到一片死寂的荒野,连回声都没有。

最打动人的是这种"全世界只剩我一个人"的绝望感。我们都有过这种经历:心里特别难受时,却发现根本找不到可以倾诉的人。诗人把这种现代人常有的孤独,用最简练的文字戳中了我们心里最脆弱的地方。

整首诗就像一张黑白照片:一个人站在空荡荡的荒野里张嘴呐喊,却连自己的回声都听不见。这种画面感让短短16个字产生了巨大的冲击力。

朱彝尊

朱彝尊(1629~1709),清代诗人、词人、学者、藏书家。字锡鬯,号竹垞,又号驱芳,晚号小长芦钓鱼师,又号金风亭长。汉族,秀水(今浙江嘉兴市)人。康熙十八年(1679)举博学鸿词科,除检讨。二十二年(1683)入直南书房。曾参加纂修《明史》。博通经史,诗与王士祯称南北两大宗。作词风格清丽,为浙西词派的创始者,与陈维崧并称朱陈。精于金石文史,购藏古籍图书不遗余力,为清初著名藏书家之一。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