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夜有怀 其二

稍稍暝色添,悠悠远山缩。
秋声何方起,馀韵入修竹。
兴来不知痴,桥外一筇独。
灯光小市闹,人语深院肃。
惟应无(四库本作有)归云,背向檐下宿。

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宁静又略带寂寞的秋夜场景,通过细腻的观察和生动的画面感,让读者仿佛身临其境。

开头两句写天色渐暗,远处的山影在暮色中显得模糊,好像“缩”小了一样。这种拟人化的写法让静止的景色有了动态感,也暗示了诗人观察的专注。

中间部分写秋声(可能是风声或虫鸣)从不知何处传来,余音缭绕在竹林间。诗人突然来了兴致,独自拄着竹杖走到桥外。这里用“兴来不知痴”形容一时兴起的状态,显得率真可爱。

接着诗人用对比手法:一边是小市集的灯火热闹,一边是深院里的人声寂静。这一闹一静的对比,更突出了秋夜的幽深。

最后两句最有意境:诗人注意到屋檐下没有飘动的云彩(一说“有归云”),仿佛云朵也选择在这里停留过夜。这个想象既新奇又带着一丝孤独,把无形的云写得像有生命一样,给全诗留下悠长的余韵。

全诗就像一组秋夜快照,从暮色到灯火,从市井到深院,最后定格在屋檐下的云。诗人用简单的语言,把寻常夜景写得充满诗意,让读者感受到秋夜特有的宁静与淡淡的怅惘。

罗公升

罗公升,字时翁,一字沧洲,永丰(今属江西)人。宋末以军功授本县尉。大父开礼从文天祥勤王,兵败被执,不食死。宋亡,倾资北游燕、赵,与宋宗室赵孟荣等图恢复,不果。回乡隐居以终。有《无名集》、《还山稿》、《抗尘集》、《痴业集》、《北行卷》等,后人合为《沧洲集》五卷。事见本集附录刘辰翁《宋贞士罗沧洲先生诗叙》,清同治《永丰县志》卷二四有传。罗公升诗,以清金氏文瑞楼钞《宋人小集六十八种·宋贞士罗沧洲先生集》为底本,校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宋百家诗存·沧洲集》(简称四库本)。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