戊申嘉稔

南亩晨烟白,西风万宝成。
人民减饥色,井陌聚欢声。
高廪还堪赋,馋乌为浪惊。
耕耘岂吾事,转觉愧平生。

现代解析

这首《戊申嘉稔》描绘了一个丰收的景象,表达了诗人对农民辛勤劳动的感慨和对自身生活的反思。

第一句“南亩晨烟白,西风万宝成。”描述了清晨农田上升起的白烟,以及秋风吹拂下成熟的庄稼。这里的“万宝”比喻丰收的果实,形象地展现了田园的富饶。

第二句“人民减饥色,井陌聚欢声。”说的是因为丰收,百姓们的脸上少了饥饿的愁容,村里的道路上充满了欢声笑语。诗人通过对比,突出了丰收给人们带来的喜悦和生活的改善。

第三句“高廪还堪赋,馋乌为浪惊。”中,“高廪”指高耸的粮仓,暗示粮食充足;“馋乌”指的是饥饿的乌鸦,它们在粮仓附近盘旋,却因为粮食丰足而无法得逞。这句通过乌鸦的无奈,进一步强调了丰收的盛况。

最后一句“耕耘岂吾事,转觉愧平生。”是诗人的自我反省。他意识到自己并没有亲自参与农耕劳动,却享受了丰收的成果,因此感到惭愧。这句表达了诗人对农民辛勤劳动的尊重,以及对自身生活方式的反思。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描绘丰收的景象,表达了对农民辛勤劳动的赞美,同时也反映了诗人对自身生活的深刻思考。它让我们感受到丰收的喜悦,也提醒我们珍惜他人的劳动成果。

吾丘衍

吾丘衍(1272—1311)元代金石学家,印学奠基人。浙江开化县华埠镇孔埠人。一作吾衍,清初避孔丘讳,作吾邱衍,字子行,号贞白,又号竹房、竹素,别署真白居士、布衣道士,世称贞白先生,秉性豪放,左目失明,右脚痞跛,行动仍频有风度。嗜古学,通经史百家言,工篆隶,谙音律,书法以隶和小篆见长。洽印不为成法的固,印文用玉箸篆,圆润秀劲,著有《周秦石刻释音》、《闲居录》、《竹素山房诗集》、《学古编》等。《学古编》成书于大德庚子(13OO)年,卷一为《三十五举》,乃是我国最早研究印学理论的著述。次载《合用文籍品目》,尾系附录。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