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韵宋南伯见贻之什

衰迟来作邑,劳苦剧万状。
朝朝趁衙参,敛版趋踉蹡。
病骥耳双垂,兰筋困衔鞅。
饥鹰长附人,六翮空韝上。
缅思陶彭泽,解绶一何壮。
归去事田园,林木施帏帐。
邻曲喜过从,时节争馈饷。
高山与流水,无日不寻访。
况逢桃李春,协气郊原盎。
或携古筇行,或放孤舟漾。
我欲追其踪,卜筑依清旷。
三径落松花,四墙围竹筤。
缚桥架斜川,凿户延层嶂。
长笛月下吹,逸响从风飏。
兴来携野老,烂醉倾村酿。
便足了一生,折腰宁肯强。
十年计未遂,口腹成魔障。
蹉跎镜中秋,白发不相放。
新交得山涛,磊落多识量。
志趣傥能同,斯文未沦丧。

现代解析

这首诗是一位疲惫的官员写下的内心独白,用生动的比喻和对比手法,表达了对自由田园生活的向往。

全诗可分为三部分:
1. 官场之苦(前12句)
诗人把自己比作"病骥"(生病的骏马)和"饥鹰"(饥饿的老鹰),形容每天赶早衙、卑躬屈膝的官场生活让有才能的人备受束缚。提到陶渊明辞官归隐的壮举,暗示自己也想效仿。

2. 田园之乐(中间16句)
诗人用"桃李春""高山流水"等明快意象,描绘理想中的隐居生活:与邻居往来、游山玩水、月下吹笛、与老农饮酒。特别提到想仿效陶渊明在斜川(陶渊明游览地)建桥凿窗,显示对隐逸生活的具体向往。

3. 现实之困(最后8句)
转折写现实困境:十年未能实现归隐,为生计所迫("口腹魔障"),镜中白发催人。结尾提到新交的朋友山涛(晋代名士),希望在志趣相投的朋友间保持文人品格。

诗中最大的魅力在于:
- 用"病马饿鹰"比喻官场束缚,形象生动
- "桃李春""月下吹笛"等画面充满生活气息
- 通过陶渊明的典故,把个人苦闷升华为古今文人共同困境
- 最后在无奈中仍保持文人风骨,显得真实动人

全诗像一封古代公务员的辞职信,既有对体制的厌倦,又有对自然的渴望,最终在理想与现实间挣扎的复杂心情,很容易引起现代人的共鸣。

郭印

宋成都双流人,字信可,晚号亦乐居士。郭绛子。徽宗政和进士。累任铜梁、仁寿等县令。高宗绍兴十八年,以任永康军通判时牒试避亲、举人不当降一官。终部刺史。与秦桧有庠序旧,绝不与通,家居十八年。性嗜水竹。工诗,与蒲大受、冯时行、何耕道为诗友。有《云溪集》。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