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古人制作茶叶的烘焙过程,充满山野劳作的诗意。
前四句讲的是搭建茶焙的场景:工匠们在青翠山岩下挖出两尺深的土坑("凿彼碧岩下"),坑里的泥土还带着山间的云雾气息("泥易带云根"),生火时要小心避开岩层缝隙("烧难碍石脉")。这里用"云根"形容泥土的新鲜,用"石脉"表现工匠的细心,把枯燥的准备工作写得生动有趣。
中间两句描写烘焙效果:刚开始火候正好能烘干茶饼("初能燥金饼"),慢慢就看到茶叶渗出晶莹汁液("渐见乾琼液")。"金饼"指压制成圆饼状的茶叶,"琼液"比喻茶叶精华,这两个贵重物品的比喻,凸显了制茶过程的神圣感。
最后两句突然拉开视野:远处"九里"和"杉林"(都是茶焙的名字)隔着山岭遥遥相望。这个收尾很妙,把镜头从劳作特写切换到山景全景,让人感受到茶农们遍布山野的辛勤,也暗示着茶叶给整座山带来的生机。全诗就像用文字拍纪录片,既有制茶细节,又有山水意境。
皮日休
皮日休,字袭美,一字逸少,生于公元834至839年间,卒于公元902年以后。曾居住在鹿门山,自号鹿门子,又号间气布衣、醉吟先生。晚唐文学家、散文家,与陆龟蒙齐名,世称"皮陆"。今湖北天门人(《北梦琐言》),汉族。咸通八年(867)进士及第,在唐时历任苏州军事判官(《吴越备史》)、著作佐郎、太常博士、毗陵副使。后参加黄巢起义,或言“陷巢贼中”(《唐才子传》),任翰林学士,起义失败后不知所踪。诗文兼有奇朴二态,且多为同情民间疾苦之作。《新唐书·艺文志》录有《皮日休集》、《皮子》、《皮氏鹿门家钞》多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