咏史二十四首 其十七

高冈至神凤,此迹旷千年。
明穆岂不会,要非彼所贤。
伯鸾初处室,耕织咏遗编。
容裔来上京,超遥观八埏。
道消谢尼父,心结求鲁连。
避地固知几,赁舂亦中权。
五噫满天地,散入皋亭烟。

现代解析

这首诗词通过描绘历史人物和事件,表达了对理想社会的向往和对现实世界的感慨。

首先,诗词开篇提到“高冈至神凤”,这里的“神凤”象征着吉祥和美好,暗示了诗人对理想世界的追求。然而,“此迹旷千年”则表明这种理想已经很久没有出现了,暗示了现实与理想的巨大差距。

接着,诗人提到了“明穆”和“伯鸾”,这两个名字可能是历史上的明君或贤人。诗人认为,即使有明君贤臣在位,也不一定能实现理想社会,因为“要非彼所贤”,即他们并非真正的贤者。

然后,诗人描绘了“伯鸾初处室,耕织咏遗编”的场景,这里可能是在描述一个隐居的贤人,过着简朴的生活,研究古籍,表达了对这种生活的向往。

“容裔来上京,超遥观八埏”则描绘了诗人来到京城,观察四方,发现“道消谢尼父,心结求鲁连”,这里的“尼父”和“鲁连”可能是历史上的贤人或思想家,诗人感叹他们的思想和智慧已经消失,内心感到困惑和迷茫。

最后,诗人提到“避地固知几,赁舂亦中权”,这里可能是在说,即使逃避现实,也知道机会有限,而“五噫满天地,散入皋亭烟”则表达了诗人对现实世界的失望和无奈,仿佛整个天地都在叹息,而这一切都消散在烟雾之中。

总的来说,这首诗词通过对历史人物和事件的描绘,表达了对理想社会的向往和对现实世界的失望,展现了诗人内心的复杂情感和深刻思考。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