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解析
这首《农事》描绘了诗人对农民艰辛生活的深切同情和对社会现状的无奈。
首句“三岁悲农事”,诗人开门见山,表达了他长期关注农事的感受,尤其是对农民劳作的艰辛和困苦感到悲伤。“官仓亦已贫”则点出了官府的粮食储备也不足,暗示了整个社会都处于困境中。
“敕书虽赦狱,恩泽未苏民”,诗人提到官府虽然发布了赦免囚犯的命令,但这种恩惠并没有真正惠及普通百姓,农民的困苦依然没有得到缓解。这里透露出诗人对官府政策的不满和对社会公平的渴望。
“南国供输大,中宵涕泗频”,南方的百姓承担了沉重的赋税和贡献,诗人对此深感痛心,甚至在半夜时分也不禁流泪。这句诗生动地展现了诗人对民生的关切和对社会不公的愤懑。
最后两句“一心随草木,无复念沉沦”,诗人用草木的随遇而安来比喻自己的心境。他不再纠结于个人的沉沦与困境,而是选择顺应自然,随遇而安。这既是一种无奈的自我安慰,也表达了对现实的超然态度。
整首诗通过对农事、民生、社会不公的描写,展现了诗人对农民疾苦的深切同情和对社会现实的深刻反思。诗人的情感真挚,语言质朴,读来令人动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