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解析
这首《总颂》看似简单,却暗含禅宗打破常规的犀利智慧。我们可以分三层来理解:
1. 开篇的颠覆性操作
把佛教四大菩萨(释迦牟尼、观音、文殊、普贤)像拴牛一样"蓦鼻牵来",还粗暴地"作一串穿",这完全违背了常人礼佛的恭敬态度。作者故意用这种大不敬的描写,戳破人们对偶像的盲目崇拜。
2. 暴力动作的深意
"横拖倒拽"看似在虐待菩萨像,实则比喻真正的修行要敢于打破形式束缚。就像禅宗"逢佛杀佛"的说法,强调修行不能停留在跪拜塑像的表面功夫,而要直面内心。
3. 最后两句的反讽
表面说"弥天罪过",实则是对世俗眼光的嘲讽。作者明知这种写法会招来非议,却故意说"一任流传",体现禅宗"不立文字又不离文字"的矛盾智慧——既要借助文字传法,又要提醒人们别被文字束缚。
全诗像一记警醒的木槌:真正的信仰不在泥塑金身里,而在破除执念的勇气中。这种用冒犯表达虔诚的方式,正是禅宗"棒喝"教学法的诗意呈现。
释师体
释师体(一一○八~一一七九),号或庵,俗姓罗,黄岩(今属浙江)人。年十五师妙智院守威,弱冠为沙弥,初参此庵元于天台护国,后为虎邱瞎堂慧远禅师首座。历住吴之报觉,润之焦山。孝宗淳熙六年卒,年七十二。为南岳下十六世,护国此庵景元禅师法嗣。有《语录》一卷传世。《嘉泰普灯录》卷二○、《五灯会元》卷二○、《补续高僧传》卷一一有传。释师体诗,据《续古尊宿语录》所收《或庵体禅师语》及他书所录,编为一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