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天乐 蝉

薰风池馆啼鹃歇,绿窗梦惊嘶早。
饮露高怀,迎秋断响,相和中郎凄调。
银床径悄。
渐飞过桐阴,又呜残照。
听一声声,齐宫旧恨几时了。
剪开缅虫翠羽,向美人雾鬓(案《瑶华集》作「云鬓」。),持比差小。
纤翅无多,哀音最苦,消得几回昏晓。
酸风乍到。
卷万片霜红。
蜕痕俱扫。
留画妆楼,雀边看去好。

现代解析

这首词以蝉鸣为线索,通过细腻的描写和丰富的联想,展现了时光流逝、生命短暂的感慨,以及历史兴衰的深沉思考。

上片从夏日景象入手:暖风吹拂的池塘边,杜鹃鸟停止了啼叫,绿纱窗里的人们被清晨的蝉鸣惊醒。这里用"梦惊"二字,生动表现出蝉声的突然与刺耳。接着描写蝉的特性——饮露水、在秋天到来时停止鸣叫,它们的叫声与古代乐师(中郎)的悲凉曲调相互应和。随着太阳西斜,蝉鸣从梧桐树荫移到夕阳残照中,那一声声鸣叫仿佛在诉说齐国宫殿的往事,暗示历史的沧桑变迁。

下片转入更深的联想:把蝉翼比作美人发饰上的翠羽,但显得更小巧精致。薄薄的翅膀承载着最凄苦的哀鸣,让人不禁思考:这样脆弱的生命能经历多少个日夜?当秋风吹起,卷落万千红叶时,蝉的蜕壳痕迹都被扫尽,暗示生命的消逝。最后笔锋一转,说把蝉的形象画在妆楼上,从雀鸟的角度看去也别有韵味,在哀伤中留下一丝艺术的美感。

全词通过蝉这一微小生物,串联起自然变化、人生感悟和历史沉思。最精彩的是将蝉鸣与历史回声相联系,把短暂的生命与永恒的艺术相对照,在悲凉中透出对美的执着。语言上善用通感手法,如"酸风"既写秋风凛冽,又暗示心头酸楚,让读者能同时感受到自然景象和情感波动。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