赋得谢公墩

昔闻谢太傅,登眺此江东。
宰物仍高韵,清言见道风。
早齐东海德,晚配始兴功。
曹植诗多怨,羊昙恸复穷。
闾阎葵扇在,烟霭石城空。
远想非无士,从游讵有公。
一墩当水白,三月落花红。
更作书生咏,青山夕照中。

现代解析

这首诗通过描写东晋名臣谢安的遗迹"谢公墩",展现了对历史人物的追忆与景仰。全诗可分为三个层次:

前八句聚焦谢安的人格魅力。开篇直接点明地点和人物,用"登眺"二字带出开阔意境。"宰物仍高韵"说谢安虽掌大权却保持高雅情操,"清言见道风"指他清雅的谈吐展现智慧风范。接着用"东海德"比喻他如大海般的德行,晚年又建立"始兴功"这样的功业。后两句用曹植的诗才和羊昙的悲痛作对比,反衬谢安人生的圆满。

中间四句转入景物描写。"闾阎葵扇"暗示百姓仍记得谢安,"烟霭石城"则营造苍茫氛围。诗人感慨如今难觅谢安这样的贤士,表达对往昔的怀念。

最后四句将时空拉回当下。用"水白""花红"的明快色彩,与"夕照"的温暖光影,在青山背景中完成时空交叠。结尾"书生咏"既点明诗人身份,又暗示要以谢安为榜样,在平凡中追求高尚。

全诗巧妙融合历史与现实,通过简练的意象对比(如"石城空"与"落花红"),在怀古中寄托理想,语言清新却意蕴深远,展现了王慎中作为明代学者对历史人物的独特理解。

姚鼐

姚鼐(nài)(1731~1815)清代著名散文家,与方苞、刘大櫆并称为“桐城三祖”。字姬传,一字梦谷,室名惜抱轩(在今桐城中学内),世称惜抱先生、姚惜抱,安徽桐城人。乾隆二十八年(1763)中进士,任礼部主事、四库全书纂修官等,年才四十,辞官南归,先后主讲于扬州梅花、江南紫阳、南京钟山等地书院四十多年。著有《惜抱轩全集》等,曾编选《古文辞类纂》。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