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意解析(由AI总结)
这首诗用豪迈的笔调歌颂了一位德高望重的长辈("王父")。全诗可以分为三个层次:
1. 开篇六句写这位长辈的卓越才能:他像精美的礼器(瑚琏)一样品德完美,学识渊博如古代典籍(坟丘),能用清晰的言辞辅佐君王,贡献治国良策。
2. 中间四句写他的政绩:在守丧期间(宅忧)仍心系国家大事,治理地方时(闳州)像古代圣王一样贤明,使各方诸侯都受到感化(懋縡腾诸侯)。
3. 结尾两句写他的晚年荣耀:六十岁退休(悬车耳顺)时,功业达到顶峰(高烈),名声远扬(弸彪)。
全诗通过礼器、典籍等比喻,塑造了一个德才兼备的贤臣形象。最打动人的是最后退休时的描写,让人感受到功成名就后的圆满人生。诗中"赫赫""大积""高烈"等词反复强化了这位长辈的崇高形象,充满敬仰之情。
祝允明
祝允明(1460—1527)字希哲,号枝山,因右手有六指,自号“枝指生”,又署枝山老樵、枝指山人等。汉族,长洲(今江苏苏州)人。他家学渊源,能诗文,工书法,特别是其狂草颇受世人赞誉,流传有“唐伯虎的画,祝枝山的字”之说。祝枝山所书写的“六体书诗赋卷”、“草书杜甫诗卷”、“古诗十九首”、“草书唐人诗卷”及“草书诗翰卷”等都是传世墨迹的精品。并与唐寅、文徵明、徐祯卿齐名,明历称其为“吴中四才子”之一。由于与唐寅遭际与共,情性相投,民间流传着两人的种种趣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