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梢诗
朽屋延暗暝,凿明快吾魄。
西墉偶面势,开牖遂生白。
兹焉玩图史,亦以置床箦。
岂能来清风,犹苦对残赫。
炎天适暵旱,永暮坐燔炙。
宾客何可处,儿女哀不获。
咨诹或献诗(四库本作计),盖覆乃其策。
架木凑檐瓦,铺竹施苇席。
聊且纾暴酷,未足为佳适。
北山多乔松,倚天不知尺。
绸缪星日暗,轇轕鬼神宅。
栋梁尚匪材,枝叶固何益。
敢告持利斧,斩伐遵指画。
束缚如见遗,无使曲傅⑴直。
此身得馀庇,阴德佩无斁。
西墉偶面势,开牖遂生白。
兹焉玩图史,亦以置床箦。
岂能来清风,犹苦对残赫。
炎天适暵旱,永暮坐燔炙。
宾客何可处,儿女哀不获。
咨诹或献诗(四库本作计),盖覆乃其策。
架木凑檐瓦,铺竹施苇席。
聊且纾暴酷,未足为佳适。
北山多乔松,倚天不知尺。
绸缪星日暗,轇轕鬼神宅。
栋梁尚匪材,枝叶固何益。
敢告持利斧,斩伐遵指画。
束缚如见遗,无使曲傅⑴直。
此身得馀庇,阴德佩无斁。
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炎炎夏日里,诗人如何与酷暑抗争,并从中领悟人生哲理的过程。
开篇描写了诗人居住的破旧房屋:昏暗的老屋让人压抑,于是诗人开窗透光,在西墙开了窗户让房间亮堂起来。他在屋里读书休息,但炎热依旧难耐,连清风都成了奢望。干旱的夏天让夜晚也像在火炉中煎熬,家人和客人都难以忍受。
面对酷暑,诗人尝试了各种办法:有人建议用诗解暑(或"献计"),最终决定搭架子铺竹席来遮阳。虽然缓解了些许炎热,但离真正的舒适还差得远。
接着笔锋一转,诗人注意到北方山上的高大松树:这些松树高耸入云,茂密的枝叶连阳光都透不过来,仿佛鬼神居住的地方。诗人由此感悟:如果连粗壮的树干都不算好材料,那繁茂的枝叶又有什么用呢?
最后诗人发出呼吁:希望有人能手持利斧,按照正确的方法砍伐这些松树。把弯曲的枝条修直,这样我们就能享受到树荫的庇护,永远感激自然的恩德。
全诗通过对抗酷暑的日常小事,引申出深刻的人生思考。诗人用"修枝剪叶"比喻人生需要不断修正自己,去除多余的、不必要的东西,才能获得真正的舒适与成长。炎热的环境象征着人生困境,而松树的修剪则暗示着自我完善的过程。
陈舜俞
(?—1072)宋湖州乌程人,字令举,号白牛居士。仁宗庆历六年进士。嘉祐四年复举制科第一。官著作佐郎。神宗熙宁三年,以屯田员外郎知山阴县。反对“青苗法”,疏谓其法乃“别为一赋以敝海内,非王道之举”,责监南康军盐酒税。有《都官集》等。